对于下个月即将发放的荣誉金,军嫂们都是很高兴的,500元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荣誉金与赡养费的背后,是国家对军人配偶、父母付出的一种认可与奖励。
可是,在军人、军属高兴的时候,有人写了一篇名为《难道警察和家属不配拥有“荣誉金”吗》的文章,话不多说,上图: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前军嫂,现警嫂,看完之后,本人只想说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首先,正文之前,我要声明自己的立场,不管是军人还是警察,是军嫂还是警嫂,在我的心中,他们/她们都是不容易的。
如果没有军人守卫国防,就没有我们平静安宁的生活;如果没有警察,我们的社会治安就无法得到维持。
如果没有军嫂的付出,军人无法安心在部队服役;如果没有警嫂的付出,警察也无法安心在岗位执勤。
说起来,军人与警察,没有孰高孰低,只是工作属性不同罢了。
可是,明显的,相比警察,军人少了一份自由,相比警嫂,军嫂多了一份聚少离多。
是的,这篇文章成功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在于,对于军嫂生活,这位现警嫂描写得过于美好,简直偏离了我对军嫂生活的认识,让我看着不爽了。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在这篇文章当中,这位警嫂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军嫂生活的:
说起来,看到这一段,我真的羡慕了,因为大部分随军军嫂都做不到“我几乎可以每天见他一面,知道他是在做什么”,更别提那些异地的军嫂了。
对于大部分军嫂来说,这位警嫂描述的军婚生活,如同童话一般,如果真的能够每天都见上一面,相信很多军嫂会表态:我支持他再在部队干500年!
虽然不否认部分单位的随军家属的确可以过上这种童话般的军婚生活,但这只是极少一部分人,而少数不能代表多数的。
不然被这位现警嫂轻描淡写的一带,让不知情的大众都以为,原来军嫂的生活这么幸福啊!
事实上,大部分军嫂的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没得部队大院可以住
说句大家可能不相信的话,有的军嫂当军嫂十几年,可能连她老公服役的单位都没有进去过,更是过不上这位警嫂所描述的部队大院生活。
很多单位是有家属院的,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住进去,符合随军条件的军官家属想要住单位的房子,都很困难,更不要说轻易达不到随军条件的军士家属了。
不想异地,又住不进部队家属院的军嫂们,只能在部队周围租房子住。一个人背井离乡,要忍受孤独不说,住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却根本见不到。
2、天天见面是奢侈
部队分为机关与基层,按照道理来讲,机关是有上下班时间的,不值班的情况下,下班就可以回家,周末也能够享受双休。
事实上,现在能够实现下班就回家,周末也能享双休的机关并不多见,因为现在的机关大楼,凌晨还灯火通明是常有的事情。
而且,能够回家的也是一些在城里的机关,家属随军比较方便的,若是在山沟里的机关,随军并不方便的,往哪回呢?
基层想要天天回家,更不现实了,主官是要24小时在位的,如果有两位主官还好,可以轮休,若是就一个主官,回家这事,根本不用想,除非有人替班。
要是赶上检查、有任务,一两个月、三五个月、甚至是半年一年的,回不了家都是常有的事。
这是能够随军的军官,而轻易达不到随军要求的军士家属,即便是在驻地,可能一个月也见不到几次,就算能见上一两次,可能一次也就四个小时。
这位现警嫂是这样描述她爱人工作状态的:
我想说,这不就是军人的日常吗?作为军嫂,相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吧!可是在这位现警嫂的眼里,却是这样的难以接受。
军人是7x24小时必须在位,别跟我说他们要睡觉、他们有周末,不管是睡觉还是周末,他们都要待在单位里,只要有拉练,随时都要到位好吗?
作为军嫂,何尝不是听够了他们得“有任务”、“有检查”、“要战备”?即便是因这些检查、任务、战备而被他放了10086+1次鸽子,军嫂们也都没有抱怨过什么。
因为选择的时候,就知道了要过这样的生活,有最基本的觉悟!
而且,对于一些军嫂来说,能够听到他说他要去做什么,也是一种幸福。
因为军人使用手机是有严格规定的,尤其是义务兵跟军士,每天或者是每周的哪几天能发手机,一次发多久,那都是有严格标准的,若是私藏手机,还要受到比较严格的处分。
对于经常联系不到他的军嫂们来讲,能够亲耳听到他说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对于孕期与生娃及带娃生活,这位现警嫂是这样写的:
对此,我就讲两个身边嫂子的真实事情吧!
晴儿嫂子怀孕的时候,她的老公就出任务去了,生孩子的时候,她父母来了驻地照顾她,生产不顺利,在医院住了一周,打了一周的催产针才生出来。
孩子出生了,可是她老公在大海上飘着,手机没有信号,根本联系不到,最后还是通过单位打了卫星电话,她老公才知道,自己当爸爸了。
晴儿嫂子老公出任务回来的时候,孩子都已经出生三个月了。
怀二胎的时候,晴儿嫂子老公又在出任务,好在生孩子的时候赶回来了。但是月子还没坐完,又走了。
这俩孩子只差两岁,晴儿嫂子是一个人一手带大的,虽然她是随军在驻地,可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很少。
海军家属都知道,一出海是没有信号的,电话都打不通,更不要提指望他干点啥了。
静姐也是随军军嫂,生老二的那天,她老公出差了,因不到预产期,提前了十几天发动,她的婆婆还没有从老家过来,她自己带着4岁的大宝去医院生二胎。
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一个人带着大宝度过孕期,然后一个人又带着大宝去医院生孩子,若不是军嫂,不是随军军嫂,谁用受这样的委屈?
问一句,有多少军嫂生产时老公不在身边陪着,估计会有很多很多人默默举起手。这位警嫂仅是老公没有陪护假而已,就觉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广大的军嫂们说什么了?
警察不说能天天回家吧,最起码能经常回家。可是军人呢?不仅错过了孩子的出生,还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是完完整整错过的那种。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觉得自己不容易的时候,比比这些军嫂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何其幸福啊!
在父母方面,这位现警嫂是这样说的:
“今年你就回来过两次”,这句话听起来很让人心酸。可若换做军人的父亲呢?儿子一年回来两次,对于军人父母来说,那不是心酸,那是一种幸福。
军人有假期,但是有多少军人的假期是在单位加班度过的?问一句,估计也会有很多人默默举起手。
即便是能回家,一个电话被召回的有多少?估计不少人会默默举起手。
再问一句,谁能一年回家两次?估计,能举起手来的,很少很少。
拿别的事情跟军人比我可能不会杠,但跟军人比回家少,我第一个不服!
再者,城市与农村的距离,警察回不去,父母还能去城里看望,而军人呢?离家千里,见一面何尝容易?
不要觉得不能陪父母过生日是一件大事情,军人连端午、中秋、春节这样大的传统节日,都不一定能够回去,更不要提给父母过生日了。
即便是警察再苦再累,有任务再忙,下班了,结束任务了,可以回家,可是军人呢?一年四季,都是那四四方方的天,十几年或者是二十年不变的景,出趟营区都得请假,何况是回家?
而且,对于手机都不能随时使用的军人来说,能够打通他们的电话,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说警属没有被公众注意到,军属何尝不是如此呢?
军人虽然不像警察那样,需要直接面对牺牲,可是危险一样在身边。年轻的戍边烈士们,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如果军属能够得到应有的尊敬,戍边烈士肖思远的母亲就不会在网络上被骂得那么惨!
而且,如果觉得当警属委屈,可以让他选择辞职,公务员满5年之后,是随时可以辞职的。
军人可以随时退役吗?
军人不行!
军人的走留不自由,即便是想走,要符合条件,要组织同意。
之前,一提到给军人涨薪,就会有一群人跳出来说:
军人工资很高了、不打仗不需要给军人涨工资、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
现在给军嫂发了荣誉金,前军嫂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警属不易,她们应该得到一份这样的荣誉,这样的举动,感觉是在说军嫂很容易,没有警嫂辛苦,这不是在打军嫂的脸吗?
在此,很想问这位作者几句:
你真的曾经是军嫂吗?
你真的了解军嫂的真实生活吗?
你真的觉得军嫂生活没有警嫂生活辛苦吗?
广大军嫂们宁愿不要这500块钱的荣誉金,换你这十分辛苦、十分不易的警嫂生活,你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