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福建省“百千万家教公益大讲堂”,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省积极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国家卫健委妇幼司领导调研福建省儿童医院。
我省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期待。
全省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到基层走访慰问。
2011年9月15日,省政府颁布了《福建省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提出了2011—2020年全省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明确了纲要的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要求,成为指导和推动我省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十年磨一剑。如今,走过十年风雨奋进路,我省妇女儿童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共繁荣。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两纲的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状况显著改善、女性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积极性持续高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有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 2020年,全省医疗机构妇产科床位23401张,儿科床位18085张,分别比2010年增长65.2%、96.7%。
■ 2020年,我省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从2010年的22.3%提升至2020年的92.5%。
■ 2020年,全省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81%、99.36%、97.33%,分别比2010年提高8.81、2.66、13.93个百分点,均大大超过国家儿童发展纲要要求,全部保持在全国高位水平。
■ 2020年,全省新发展女党员28846人,占新发展党员数量的51.1%。
■ 公办儿童福利机构从2010年的9个增加到2020年的67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从2010年的30个增加到2020年的95个。
■ 2020年,全省家长学校数25183个,家长学校建校率达100%。
政策协同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我是去年在县妇幼所检查出来患乳腺癌的,还好发现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非常感谢政府免费两癌筛查项目。”顺昌县吴女士在接受治疗后激动地说。
吴某的幸运并非个案。近年来,南平市将落实城乡贫困妇女常见病免费筛查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县(市、区)通过扩大普查范围,增设TCT检查,达到扩面、提质、精准的效果。2018年至2020年为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妇女完成一次免费宫颈癌及乳腺癌检查。10年来,全市共为农村和城市已婚低保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近28万人、乳腺癌检查近15万人。
同样地,在厦门,为使更多患病贫困妇女及时获得救助,厦门市政府从2012年起,持续扩大“两癌”筛查覆盖面,在全国率先将贫困妇女“两癌”救助拓展到“四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2013—2020年累计救助贫困妇女“四癌”患者870人,发放救助金876.27万元。同时,2014—2020年,完成贫困妇女儿童大病救助562人次,发放救助金344.79万元。此外,厦门市还免费为学籍在该市的13周岁至14周岁半女生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目前全市适龄在校女生已接种22055剂次,投入资金近792万元,由市、区财政按比例分担,有力保障广大妇女健康,提升妇女卫生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两纲”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协同,为保障“两纲”的实施奠定基础,助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省卫健委在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资源得到有效增加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2020年起至“十四五”期间,围绕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及《“健康福建2030”行动计划》等要求,我省通过国家、省级财政资金引导,支持具备一定业务工作基础,主动作为,具有较强发展意愿和动力的妇幼保健机构通过打造“云上妇幼”“特色妇幼”,着力加强妇幼保健专科建设,完善妇女儿童健康生命全周期服务,更好满足新时期妇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截至2020年,全省医疗机构妇产科床位23401张,儿科床位18085张,分别比2010年增长65.2%、96.7%。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巩固和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坚守母婴安全防线,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控制在较好水平,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19.84/10万下降到10.35/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0年的7.56‰和9.68‰降低到2.54‰和3.53‰。
扎实开展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实施国家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与省级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常见妇女病免费检查项目,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7年整合后项目实施范围覆盖所有县(市、区),2020年项目对象扩大到城乡居民医保妇女。泉州市卫健委、泉州市妇联联合相关部门推动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将妇女“两癌”筛查自2015年起连续6年纳入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呵护母婴健康工程子项目,累计为10万名适龄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全省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市和农村全覆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实现全免费、城乡全覆盖。
多措并举教育状况显著改善
2019年前,晋安的桂湖片区没有幼儿园,只有一个学前教育的附设班,生源最少时,只有附近村庄的几个孩子在这里上学。桂湖片区自开发以来,吸引了不少业主入住。2019年初,桂湖片区迎来一所高标准、高配置的公办幼儿园——鼓山中心幼儿园桂湖分部,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晋安区迅速崛起,各地人员纷纷前来务工经营创业,一跃成为福州市第二人口大县(区),而学前教育发展底子较薄,“十三五”之前,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学位缺口大,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困难重重。为此,晋安区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2016年来斥资近1亿元,新建、改扩1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仅去年,就有7所公办幼儿园投用。今年,该区又推进5所新公办幼儿园的融资规划项目,计划新增1800个学位。同时,晋安区出台相关办法,激励了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型。据统计,近3年,晋安区新增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共2.3万个。目前,公办率达60.51%,普惠率达94.46%。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榕城同享阳光,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实现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让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位难求”到“家门口上放心园”的希冀逐步变成现实。
在落实两纲教育领域指标中,我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全省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连续10年将公办园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自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共投入各级各类资金约122.6亿元,累计新增学位约25.44万个。建立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专项治理。省教育厅、财政厅先后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省级安排4.94亿元专项资金奖补,引导支持民办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今年,全省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占比达92.18%,在普惠性民办园就读的在园幼儿总数占民办园在园幼儿总数的82.84%。今年春季起,我省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600元。目前全省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普惠园普遍得到生均经费补助。同时,加强督导问责,将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学前教育普惠率等两项指标纳入省对设区市政府考评指标体系,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入园需求。
积极作为妇女社会地位持续提高
走进大田县奇韬镇龙溪村,河溪清澈见底、村道干净整洁、村民其乐融融……近年来,龙溪村在悄然实现华丽转身,这一切都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美华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
2018年9月6日,大田县奇韬镇1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龙溪村女党支部书记吴美华,靠着真情以及扎实的“施政方略”大胆走上村委会主任竞选的舞台,赢得群众拥护,成为村里的“一肩挑”女当家。同时,当选的支委成员、村委成员也均为女性,产生了三明市首个“巾帼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当家人”,吴美华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心骨、“领头雁”。在她的带领下,龙溪村立足毛竹资源,大力发展笋干产业,打造“龙溪笋干”品牌。村里土地肥沃,吴美华组建女子创业队,开拓种植水果玉米面积,以增加资产性和劳务性收入。同时,硬化村道、农田水渠,修建水渠、河堤护岸,新建桥梁,完成供电线路改造和生态公厕的工程……吴美华说,女性担任村主干干事创业有始有终、亲力亲为,让党委放心、让群众满意,她会以自己“全部”的力量当好村子的“女当家”,更是期待着龙溪村一天比一天美好。
2018年9月,大田县共有266个行政村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共有342名女性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女村支书8名,女村主任8名,“一肩挑”5名。妇女参政的广度与深度是体现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大田县女性积极参政,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作为,这是我省大力实施妇女发展纲要的一个缩影。
女性参与政治经济领域积极性持续高涨。我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女性占比34.1%;全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9%,比上届提高2.2个百分点;十三届省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6.35%,比2010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为加大妇女人才培养选拔力度,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支持女性人才成长的十项措施》,妇女干部作用更加凸显。女性就业占就业人数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0%以上。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占比达36.2%。目前全省共有女职工397.72万人,2020年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达35.4%,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女职工董事、监事的比例分别为32.5%和40.9%,2010—2020年呈现逐步提高态势。
创新机制更好地维护合法权益
今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当天,龙岩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热闹非凡,20余名服刑及刑释解矫人员未成年子女在这里参加科普实验、心理健康团辅和DIY蛋糕制作,度过了快乐而难忘的一天。
这得益于龙岩市妇联建立的全省妇联系统首个市级专业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龙岩市妇女儿童心灵驿站。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心灵驿站为全市妇女儿童及广大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疏导解压、公益课程等社会心理服务,尤其关注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受家暴妇女、单亲妈妈、服刑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
福建省“两纲”评估验收组充分肯定了龙岩市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加大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力度。近年来,龙岩市妇联坚持把推动解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打造妇女维权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目标,积极开拓创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机制,立足源头参与、筑牢维权阵地、开展法治宣教,维权工作得到群众广泛赞誉,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今年初,龙岩市妇联工作人员接到一位妇女求助,反映丈夫脾气火爆,经常一言不合就对其殴打。妇联工作人员在组织调解收效甚微后,立即与公安、法院部门联动,帮助该妇女收集家暴证据、指导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是龙岩市妇联牵头建立的反家暴多部门合作会商机制的一次实践。据介绍,为维护妇儿权益,2020年,龙岩市妇联召开反家暴专项协商会议,与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完善了反家暴联动反应、调处、救助机制。
妇女儿童权益是基本人权。多年来,我省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手,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新途径,不断建立健全集矛盾排查、纠纷化解、法律帮助、关爱帮扶于一体的综合维权服务模式。
同时,我省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统一司法尺度,依法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各级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0年间为11.25万名妇女和5.18万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司法联合妇联累计化解涉妇女儿童群体纠纷7.2万件,推进实现市、县两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全省构建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86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站65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法律援助站1101个,“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进一步完善。
为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权益,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儿童优先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儿童监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省3.9万名留守儿童监护人责任得到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经省政府同意,从2020年12月1日起,调整全省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政策,集中养育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500元、9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800元、1400元,分别增加300元、5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按散居孤儿保障标准执行。
此外,还将省级财政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范围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困难家庭中和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调整为全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一步保障了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发展权益。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人数从2011年的3440人增加到2020年的13874人。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从2011年的每人每年0.5万元不断调整到2018年的普通残疾儿童每人每年1.5万元(贫困残疾儿童每人每年1.8万元),2020年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再次对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补助提标扩面,从2021年起,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普通残疾儿童每人每年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