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文: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 为新阶段现代化

摘 要

  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 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健康之基 文| 高俊文 高俊文 健康安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

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健康之基

文| 高俊文


高俊文

健康安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方式和任务的重大调整,在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中,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健康安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全面两孩政策有效实施,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健康实惠,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5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3.77 、4.54 、1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30%以下。综合医改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创新县域医共体、编制周转池、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经验。建立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5.5%,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三级医院新增38家,三甲医院实现16个市全覆盖。147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2大类45项,全面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健康脱贫取得决定性成果。构建“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体系,贫困大病患者“应治尽治”,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73.91万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基本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安徽行动落地见效。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居民膳食减盐减油减糖、无烟党政机关创建、青少年近视防控、慢性病综合防治、传染病防控等重点工作有序实施,主要监测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83%,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2.6%,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比例为32.17%。

二、健康安徽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安徽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主要表现为“三个更加凸显”。

一是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进一步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防控新发传染病作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作出系统部署。202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关于着力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 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等3个重要文件,先后召开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共建暨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中医药大会等3个高规格会议,充分体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

二是重大战略的叠加效应更加凸显。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进一步部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为我们加速对接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给我们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带来重大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国家人口安全的坚定意志,也为我们加强老年健康服务、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是改革发展的支撑优势更加凸显。过去五年,安徽省生产总值从2.38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3.9万元增加到6.1万元,发展格局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这也为我们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民营养周活动现场

(二)卫生健康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三种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是风险防范压力进一步加大。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也是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是高质量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安徽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优、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医疗资源指标虽然完成了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位次靠后,是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的洼地。

三是养老育幼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老龄化最严重的10个省份中,安徽省排在第十位,将逐步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值得警惕。同时,安徽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安徽省托位数量严重短缺,普惠性托育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三、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

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赶超跨越,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局中强化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卫生健康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健康之基。

(一)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高度,优先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公共卫生“1+7”政策措施体系,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按照“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疾病预防控制资源配置,改革疾控机构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切实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体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救治体系应对重大疫情重要保障的作用,在全省构建“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加强传染病诊疗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和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坚持早监测早预警,把应急指挥机制“建起来”、把评估监测“准起来”、把应急物资保障“强起来”、把公共设施利用“通起来”,构建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完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依托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框架体系,加快布局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平台、加快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攻关响应机制、加快公共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高疾病防控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备储备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立法引领作用、强化执法保障作用、强化守法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二)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度,优先构筑人民健康坚固防线。

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找准差距,着力保障基本需求、努力提供高端服务,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推进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着力补齐医疗卫生资源短板。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优势,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大力发展医学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补齐安徽省医疗卫生服务短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着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推动公立医院“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规范医联体建设,建立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对运行情况加强监管,让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加强基层急救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住院)提高到90%。着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落实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纳入考核等“三个纳入”的要求,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打响“十大皖药”品牌,支持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中医医疗服务高地、现代中药产业高地、中医药科研高地、中医药文化高地,努力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着力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将生命健康产业确定为安徽省“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支撑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的要求,着力解决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聚集效能差、产业层次低等问题,科学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细化的配套支持政策,强化市场主体作用,推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发展强劲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健康医药产业园,形成健康产业发展集群。

(三)从预防为主、全民健康的高度,优先实施健康安徽行动。

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实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在定位上,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促进和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把“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努力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明确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方面职责,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牵头负责、社会积极参与、个人体现健康责任。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围绕影响健康前期因素加强早期干预,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实施控烟、心理健康和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带头控烟,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降低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中毒等伤害死亡率。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围绕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进行全方位干预。防控重大疾病。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抓不懈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落实,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快改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健康管理,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落实健康安徽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作为各地、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推动各地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及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四)从家庭幸福、民族繁荣的高度,优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进健康膳食行动,全民营养周主题活动现场,宣传“三减三健”健康科普知识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徽省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结构和素质问题更加凸显。必须从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人口监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围绕应对低生育率开展专题研究,做好政策储备。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相配套衔接,完善、落实好生育延长假和生育保险等政策,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持续改善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落实计划生育家庭法定奖励,实施“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和“生育关怀·幸福家庭”系列项目,关怀帮扶计生特殊家庭、贫困家庭、青少年、“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实施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十百千”工程项目,积极构建家庭发展体系。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推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初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持续为全省妇女儿童提供优质高效保健服务。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供给。推进医养结合提质增效,以居家和社区为重点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形成老龄工作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协调落实老年优待政策,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

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实施健康安徽行动,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讲政治、勇担当、重实干,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强化行业党的建设、强化综合医改攻坚、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1年第6期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