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大部分人处在一种惊慌无措的状态,不知道门店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存活下来,但经历了一年后,今天的我们可能变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
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2020年产康行业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一是在现有的存量产康机构两极分化的情况极为严重,很多中小型门店在没有强大系统支撑的情况下出现了倒闭。
有一个行业数据可以参考一下,说的是疫情前产康门店是18000家,疫情后还剩10000家。,然而,危机中也有转机,同样,在某知名品牌的统计数据中,疫情期间,该品牌的加盟门店数量仍然在增加。
一、产康服务年限从1年拉长到4年 服务周期延长
很多人可能担心市场容量问题,先看一下市场容量的计算公式:市场容量=新生儿数量x产康服务年限x服务人群占比。
虽然新生儿数量在持续下降,但产康服务年限在不断的拉长,从1年拉长到了4年,最早的时候产康项目服务年限基本上集中在一年,但是今天产康服务项目覆盖了从孕前到产中、产后3年的时间段。
很多品牌在布局产后的健康调养、医美板块等,不断的拓展用户生命周期。另外产康项目服务人群的占比都是在持续增长的,愿意选择产康项目的人从10%增长到了40%。总的来说,整个产康行业还存在很多机会。
二、从高端化转向社区化 产康行业更接地气儿
就目前来看,整个产康门店分为三大类,一是大而强的连锁派,二是小而美的项目派,三是多而好的英雄派。在连锁派版块中,在市场上存活很多年,一直做全国连锁的品牌,品牌知名度更高一些,门店数量更多一些。项目派的区域性门店会比较多,门店比较小一点,或专门针对某一些项目,比如做妊娠纹、做疤痕等。还有一些新兴的区域性品牌,在某一些区域有10家、20家的门店,在当地影响力大一点。
另外,整个产康板块服务模式正在转型。在行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产后恢复属于高端行业,在选择门店的时候,地段好、交通便利、面积 大、档次高、辐射广这些关键因素。随着产康行业不断发展,今天的产后恢复行业已经开始在普通消费者中进行普及,门店开始倾向于社区化、品牌化的近距离的服务型小店。
三、中小门店如何赋能
对小门店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个是人员的问题,人员流动快,不好招人不好管理。第二个是拓客问题,做一个线下服务的门店,如何去拓客,如何更好吸引消费者到门店。第三个是门店成长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规模是一切问题的解药。”
在某一些区域从一个门店做到十家门店确实是有一点难度的,但是可以做一个相应的结合,利用知名品牌加上当地的中小型门店,形成合伙人的模式,从而在当地达到一种规模。
这是因为大的知名品牌通常进行数据化的管控。第一个是营销系统。之前拓客基本上集中在线下,可以利用大的知名品牌线上的各个平台吸引流量,之后再进行分发,通过品牌自身积累的强大服务体系,去支撑门店,进行拓客、锁客、留客,提升门店的业绩。
第二个是物联系统。在总部可以直接观测到门店整个运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第三个是教育体系。即根据中小门店的经营需要,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既有管理经验的输出,又有技能技术的提升,以及营销方式的升级迭代。
相信随着科技+互联网向大健康产业的渗透,新的产业格局即将诞生,如何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如何掌握更具价值的服务技术与质量、如何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等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和探索。
(声明:文章内容根据《母婴行业观察》文章编辑整理,原文标题《姜宗克:新常态下,产康行业的趋势与增长机会》,作者:察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