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除了吃降压药,为何还要补充叶酸?医生

摘 要

  高血压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已经超过20%,但其有效控制率却不到40%。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朋友们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与高血压的治疗不规范密切相关。有一些患

高血压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已经超过20%,但其有效控制率却不到40%。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朋友们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与高血压的治疗不规范密切相关。有一些患了高血压的朋友,在治疗的时候会发现,医生除了建议服用降压药外,还要求服用叶酸,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


医生建议高血压的朋友服用叶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位于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首。而且,其发病数量比位于第2位的癌症和位于第3位的肺部疾病相加还要多。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保护人民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在我国,高血压和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更为密切。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治疗费用高。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极大。


为此医生们做了很多努力,却发现单纯地控制血压,并不能很好地控制人群中的卒中风险。为此,医生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因此得出结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卒中发病风险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简单来说,这两种疾病狼狈为奸,共同促进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87%,脑卒中复发率增加31%,死亡率升高47%。另外一项统计表明,如果高血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存在,脑卒中风险男性增加11倍,女性增加16.3倍。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75%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因此,医生们把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朋友称为H型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需要应用降压药,而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则需要应用叶酸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要求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同时服用叶酸片。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何会导致脑卒中,如何治疗?

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害,加强氧化应激反应,改变脂质代谢,同时促进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后,会抑制体内的内源性硫化氢的生成,活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血管紧张素2,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管收缩,阻力增高,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及血管增生等一系列病变过程。


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情况下会经过3种途径进行转化,但是转化过程中,叶酸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人体内叶酸水平缺乏,就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减缓,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因此,对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朋友,补充叶酸是关键。叶酸每天应该补充多少?应该用多久?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

H型高血压的朋友需要如何补充叶酸

如果血液化验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大于10,就可以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就需要补充叶酸治疗。一般医生会建议食物补充和药物补充两种方式。


食物补充推荐尽可能多地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的肝脏,绿叶蔬菜,豆类,橘子类的水果,谷类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富含叶酸的食物并不少,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些食物在制备和烹饪的过程中,会造成叶酸大量流失,尤其是在煮沸时,损失更大,所以对正常膳食的朋友来说,每天很难摄入0.4毫克以上的叶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H型高血压朋友,大多数医生都建议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H型高血压患者,建议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充叶酸,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同样推荐。建议每天服用0.8毫克的叶酸。这个剂量的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是最佳的,增加剂量并不能改善疗效。而且0.8毫克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增加副作用。一般建议H型高血压患者至少服用三年以上,才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国内的指南推荐,在规律服用标准剂量的叶酸期间,定期复查不是必须的,对于绝大多数朋友来说,只要规律的服用标准剂量的叶酸,通常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控制得都会比较好。

总结

对于高血压的朋友来说,必须密切关注自己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如果发现了同型半胱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除了需要服用降压药外,还需要及时补充叶酸,否则即使血压控制得再好,也有极大几率患上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朋友在服用叶酸时需要每天服用0.8毫克即可,不需要继续增加剂量。建议至少服用三年才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关于“高血压为何要吃叶酸”的问题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您赞同张医生的观点,欢迎您关注、点赞和留言,创作不易,感谢支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和看法,请你在留言区留言,好的问题是我创造灵感的重要来源,期待您对我的帮助,我是神外医生张伟,我们下次再见。


参考文献

[1] Zhao D, Liu J,W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 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 [J]. Stroke,2008,39(6):1668-1674.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