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金庸的同事,与琼瑶齐名。
用300本小说诉说着70-90年代香港灯红酒绿与往事沉浮,她用她的触笔描绘着都市白领女性的生存与爱情。
没有着深情的男主,没有着永恒的爱情,她用最真实的辞藻镌刻着世间的薄凉。
就如同她小说中的女主一样,她出身名门,17岁就年少成名,她独立、她冷静、她傲气,但她也偏激,她也善妒,她甚至18岁怀孕后抛夫弃子只为追求闺蜜的男友,她不惜下跪以命相搏只为留住眼中的男人。
她就是香港言情“师太”——亦舒。
这里是电影小情书,今天我们来聊聊香港言情小说“鼻祖”亦舒,体验她的人生百味。
01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出生于上海的书香门第世家,在家排行老六。
从小家境优渥的亦舒就就读于名校,5岁的时候亦舒随着父母移居香港。
家中兄弟姐妹一共7人,全是各行各业的名人。
大哥倪亦方,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高级工程师,曾任鞍山化工厂厂长;
二姐倪亦秀,数学专业,是一名出色的会计师;
三哥倪亦俭,是一名电气工程师;
四哥倪亦聪,也就是香港著名的作家倪匡,是家中最出名的,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曾经在金庸欧洲游历代笔《天龙八部》将阿紫的眼睛写瞎的就是他。
倪匡的儿子也在香港比较有名,那就是李嘉欣的初恋男友、周慧敏的现任老公——倪震。
五哥倪亦平,是一个飞行工程师;
小弟倪亦靖,是新加坡科学院院士;
家中人才辈出,亦舒也在其中,亦舒在小的时候就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从小在家富养的亦舒,有一次没有回答上老师的提问,于是被要求罚站,这对当时的亦舒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求助任何人,而是直接把整本书背了下来,也正是这段插曲养成了亦舒阅读的习惯。
12岁,亦舒就开始钟情读鲁迅的作品,尤其是鲁迅的《伤逝》,可以说鲁迅对于亦舒的文学风格起了很大的影响,她有着鲁迅般的犀利文风,更有着鲁迅笔下的反叛精神。
亦舒更是验证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出名要趁早,亦舒凭借了自己的文学天赋,而少年成名。
14岁,亦舒就在《西点》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暑假过去了》;
15岁,亦舒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7岁,初中毕业的亦舒就凭借着出众的文笔获得了出版社的邀约,很多出版社都不敢得罪她,并业内称之为“小姐”,一稿难约的亦舒没有选择上大学。
在倪匡的鼓励和介绍下,亦舒直接进入金庸创办的《明报》,成为了一名娱乐记者。
这段工作经历为亦舒后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那时候的亦舒跑新闻,写专访、杂文、报纸专栏,担任电影杂志编辑,顺带还坚持写小说,可以说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老板金庸对员工的抠也是出了名的,亦舒更是把金庸描写为:“刻薄的爬格子动物”。亦舒甚至拉着哥哥倪匡找金庸要求涨薪。
但是,金庸真的发挥了铁公鸡的一向作风,还是一毛不拔。
结果是没过几个月,亦舒跳槽去了《香港影画》 还是一名文娱记者,依旧是每天发专栏,采访明星。
做记者的这段时间,让亦舒能接触到大量的娱乐明星,像李嘉欣、林青霞、章子怡、章小蕙等,她还和徐克前妻施南生成了好友。
此后,我们更是在亦舒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些人的影子。
《印度墨》中的刘子印让我们看到了李嘉欣的影子,曾经为了前程抛弃倪震,投入富商的怀抱,让亦舒侄子苦不堪言的女人。除此之外还有以梁洛施为原型的《喜宝》中的姜喜宝,要么给我很多很多的爱,要么给我很多很多的钱。《玫瑰的故事》以章小惠为原型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玫瑰,热爱时髦,会将身上最后一分钱都花在打扮上的玫瑰。还有章子怡为原型作品《她的二三事》里的伏贞贞、以林青霞为原型《星》的林绿霞、《花解语》里的黎姿,《众里寻他》的邓文迪以及《流金岁月》的施南生等等。
亦舒在作品里讲述着一个个理想中的女子形象,他们以美貌为刀、以智慧为剑驰骋在这尔虞我诈的江湖中,她们或傲雪独立、她们或淡雅如菊;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在都市的天际下迎来自己的天空。
在亦舒的作品里,男性皆薄情,有着抛妻弃子的陈俊生、睡了女友闺蜜的贺函等,所以,亦舒在香港有“师太”的称号,因为,亦舒主张女性的独立,摆脱虚假的浪漫,以及去掉对男人的依附感。
在那个时代,亦舒的才气让她与金庸、倪匡并称香港三杰,那时候没有年轻读者能逃脱金庸的武侠、倪匡的科幻还有亦舒的言情。
有才的亦舒亦傲气也毒舌:她瞧不起跨界的张艾嘉,更不屑与琼瑶齐名,更直言“既然提到亦舒,就不需要提琼瑶了”
亦舒笔下的爱情中没有琼瑶的深情与楚楚可怜,更像一朵寒风中的冷艳玫瑰;
02
成名的同时,17岁的亦舒爱上了第一任丈夫,蔡浩泉。
如果亦舒最喜欢的鲁迅的《伤逝》的男女主“涓生”和“子君”一样,她和蔡浩泉的爱情也在现实的生活下不堪一击。
蔡浩泉是个青年画家,颇有才华。
据两人好友蔡炎培描述,当年亦舒倒追蔡浩泉,女追男隔层纱,在亦舒的猛烈追求下,蔡浩泉终于同意了。
两人开始了同居的生活,18岁的亦舒更是不顾世人的眼光怀孕了。
面对着家人的阻挠,亦舒采以死相逼捍卫她的爱情。
19岁,亦舒生下儿子蔡边村。
两个艺术家的结合,感情很快被生活的琐碎磨平了,两人不断地为金钱争吵,亦舒主动提出离婚。
对于两人的离婚哥哥倪匡,站到了蔡浩泉一边,他觉得妹妹的脾气暴躁,婚姻破裂很正常。
儿子判给蔡浩泉。刚离婚时,亦舒还会主动去看望儿子。
只是不久后蔡浩泉再婚了,亦舒愤恨下再也没有出现过,断绝了与儿子的联系。
能看出亦舒的在意与不屑,但是很快她也遇到了演员岳华。
直到2013年,已经成为导演的蔡边村拍摄了一部关于寻找母亲的片子。
大家才知道,片中那个40年与儿子避而不见的母亲就是著名女作家亦舒。
大家议论亦舒的淡薄与冷漠,对于亲情的漠视,也质疑着她得扭曲得三观。
亦舒更是在微博上用短篇小说《妈》的一句话作为回应:
而这篇小说里还有一句话:
末了,她又写:
如此冷酷又如此无情,其实多年后移居国外的亦舒和倪匡也有过30多年的不联系。
倪匡之子倪震就亲自痛批她:
03
与蔡浩泉离婚后,亦舒对演员岳华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岳华是邵氏知名的男演员,出演过《大醉侠》《十二金牌》《流星蝴蝶剑》《楚留香》等作品。
在亦舒心里,岳华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他没有世俗男人的缺点,爱好文雅,可以说是亦舒心中罕见的男人。
只是这样稀少的男人当时属于亦舒闺蜜郑佩佩的。
像不像《我的前半生》子君抢走了唐晶男友的贺函。
郑佩佩也从来没有对亦舒防备,还经常带着亦舒一起出去玩。
每次回家的时候,亦舒都会借口夜盲症让岳华送她上楼,以多一点和这个男人一起的时间。
后来,郑佩佩与岳华感情起起伏伏,亦舒更是趁着两人冷战时,抢了闺蜜的男友。被闺蜜和男友同时背叛的郑佩佩一怒之下远赴美国嫁人。
与岳华在一起后,亦舒依旧我行我素,丝毫不改歇斯底里、易爆易怒的性格。发起火来她会剪烂岳华的西装,甚至把刀插进岳华睡的床上的心口位置,恐怖行为直让人冒冷汗。
可是这段恋情的不光彩的开始,让亦舒疑心重重。
在一次发现郑佩佩与岳华的书信中,她更是过分的直接将信的内容通过登报的方式公众于众,害的郑佩佩家庭受到了重创。
只是宽容的岳华,也没有办法原谅亦舒的做法,他选择了分开。
亦舒不惜下跪挽留岳华,只是亦舒的犀利不仅伤害了郑佩佩、也伤害了岳华最后耐心。
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两年。
04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失败,亦舒开始厌倦了轰轰烈烈的生活,她更想过一些平静的生活。
她在《我的前半生》写到:
1973年,27岁的亦舒选择了留学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就读酒店管理。
留学时的亦舒积蓄并不多,她说:
40岁那年,亦舒也不免世俗地开始了相亲,她结识了香港大学一名姓梁的教授,同时,她开启了她第三次婚姻。
亦舒似乎累了,她不再选择戾气,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生活。
婚后,她选择了和丈夫一起移民,还人工受孕生下了一个女儿。
她如她想的一样,过着接女儿上下学的平淡生活。
如今的亦舒已经70多岁,
她这一生都在宣扬独立、自主;
她犀利的笔锋告诉我们,金钱的重要性。
没有金钱何谈爱情,爱情只是建立在金钱的绚烂。
在她的作品中,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甚至是第一位的。
其实,亦舒生活在70-90年代那个香港快速发展的年代;
那个年代的香港充满了资本力量和消费的年代。
但是,就如她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样,拜金的外表下都住着一个不羁的灵魂;
亦舒亦是如此,
她的肆意、她的任性都是她发自内心的选择。
而看透世间她,又再次为自己做了抉择;
离开了香港,
待在温哥华的洋房里读书写作、安静生活。
就像她小说的女主角唐晶、朱锁锁一样,
移民之后淡然隐居,
香港岁月也留在过往云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