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儿媳给婆婆做饭,婆婆嫌她洗尿布的手脏

摘 要

  #情感# 婆媳间的关系往往是微妙的,尽管儿媳要叫婆婆一声“妈”,但这个称呼并不能引发其本质上的深刻含义。当儿媳叫婆婆“妈”的时候,似乎和买东西的时候叫人一些“美女”差

#情感#

婆媳间的关系往往是微妙的,尽管儿媳要叫婆婆一声“妈”,但这个称呼并不能引发其本质上的深刻含义。当儿媳叫婆婆“妈”的时候,似乎和买东西的时候叫人一些“美女”差不多。卖东西的不见的是真的美女,那个被称为“妈”的人也不是真的妈。

涂磊老师曾说过,“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婆婆,你带回家的媳妇就是一个帮你繁衍后代洗衣做饭的外人而已。”


很多婚姻中的女人也会有着同样的感触,尽管结婚多年,尽管生儿育女,可在婆家还是感觉自己是个外人。因为,在很多婆婆眼中,儿媳永远是外人。

都说“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儿媳与婆婆在月子里结下的恩怨,有的儿媳能忍,有的儿子却忍不了。


坐月子儿媳给婆婆做饭,婆婆嫌她洗尿布的手脏,儿子:不吃滚出去

李想是一个内向的女子,父母重男轻女,她在原生家庭就不被重视,因此她的性格十分软弱,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情况下,人家怎么说,她就怎么做,毫无主见。就连婚姻大事也是父母为她做主选定的,女婿陈刚虽然没有什么大能耐,可他的性格有些大男子主义,凡事都想自己做主拿主意,与李想的软弱刚好互补。


结婚后,李想与婆婆一起生活。婆婆的性格有一些强势,她吩咐李想做什么,李想都会照办。哪怕李想并不情愿,她也从不反抗。

两人结婚的最初,陈刚对李想说不上喜欢,更谈不上什么爱。可在婚后的日子里,李想全心全意地照顾着他和母亲,这一点打动了陈刚。陈刚认为自己娶了一个好老婆,对自己好,对母亲更好,而且她从来不抱怨母亲,自然不需要陈刚化解什么婆媳矛盾了。


每天早上,李想都会做好全家人的早餐,通常情况下,前一天晚上她就会问婆婆第二天想吃什么。婆婆的话对她来说就像圣旨,她一律照话执行。李想怀孕以后,婆婆对她没有什么照顾,她还是要做家务、洗衣服、进厨房。陈刚有时看不下去会帮帮老婆,母亲还会在一旁说风凉话,“我当初怀你的时候还得下地干活呢,这点活算事吗。”

李想会劝老公,“我没事的,现在多运动运动,将来生孩子的时候不遭罪。”因为李想如此善解人意,陈刚对她就更好了。他知道老婆不舍得花钱,遇上合适她的衣服就会买给她,听说哪个品牌的化妆品好用也会买给她。可以说,陈刚对李想的好,是她在娘家也不曾感受过的。


正因如此,李想认为她应该对婆婆更好,才能回报老公的付出。孩子出生以后,婆婆一见李想生的是女儿,脸色很难看,倒是陈刚抱着刚出生的女儿不肯撒手。一面说老婆辛苦了,一面夸女儿好可爱。婆婆见儿子不和自己一个战线,对李想就更加不满了,她以为是儿媳在儿子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儿子才不向着自己了。

出院回家后,李想原以为自己能好好做个月子,没想到,婆婆说她最近不舒服,心脏病犯了,高血压也犯了。没办法,李想只能承担所有的家务,照顾婆婆的同时,也要照顾孩子。婆婆说孩子用纸尿裤不好,太贵了,李想就用旧衣服给孩子裁了尿布。只要婆婆满意,李想觉得自己辛苦点没什么的。


那天,李想趁孩子睡了刚刚洗完尿布,婆婆就说她饿了。李想只能转身进了厨房,给婆婆做饭,此时老公也回来了。那天李想做的是面条,所以做得比较快。一切就绪之后,李想叫婆婆吃饭,婆婆只吃了一口就说,“你刚洗完尿布,多脏啊,怪不得这面条一股怪味道呢,你是不是故意的。”

李想准备去厨房给婆婆做点别的,陈刚一把拉住她,他对母亲说,“妈,李想还在做月子,你太过分了。这面条你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滚。”婆婆坐在地上撒泼打滚,陈刚拉李想回了卧室,她见没人看她演戏了,没过一会儿自己也回屋了。


婆婆也是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在李想与婆婆的关系中,李想确实足够忍让了,可她似乎没想过,她的忍让只会换来婆婆的得寸进尺。李想的性格,与她的家庭有很大影响,不过,她也应该在与婆婆的相处中,懂得哪些原则是不能退让的,哪些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李想是幸运的,至少老公陈刚是向着她的,如果老公与婆婆一个战线,只怕李想的婚姻就会变得异常悲催。不过,陈刚对母亲说的那句话也着实有些过了,等大家都冷静下来以后,他还是应该跟母亲道歉的。对的事坚持,错的事改正,肯定没错。


李想的婆婆处事有些过了,就算孕前对李想的种种做法没毛病,也不应该让月子里的李想照顾她。做月子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月子里落下的病可能会伴随一生的,同为女人,确实不应该如此做。换位思考的话,婆婆能做到李想这种程度吗?婆婆是长辈,应该尊重和孝顺,但也要有分寸、有界限。

今日话题

你做月子的时候,与婆婆发生了什么故事?

欢迎来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