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过这么一句糟粕:
" 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是不会下蛋的鸡。"
这话的本质:
把女性当作生育的 " 机器 "。
说白了,就是不把女人当人看。
近年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这类 " 不正确 " 的话语逐渐在网络上消失。
但,不等于这类现象在生活中消失。
最近一部优酷出品的六集纪录片,请来赵薇、奚梦瑶等明星助阵。
但它的亮点更在于,把镜头对准女性生育困境。
把那些藏在现实旮旯中的生育歧视,通通挖出来。
生育的真相是什么?
片子试图给出答案——
奇妙的蛋生
01
两人办事,一人背锅?
回到文章开头 " 下蛋 " 那句话。
咱先不探讨 " 生育功能对女性地位影响 " 这么大的议题。
就说个具体客观的现象:
生不出孩子,一定是女性的问题?
纪录片开篇便用了一个小动画,果断告诉观众:
当然不。
人类孕育新生命的第一步,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但它成败的关键,不只看女性的卵子或子宫。
更多是看男性是否有优质的精子,来激活卵子。
这结合的过程,好比一场残酷的精子 " 选秀 "。
参赛选手们必须克服重重关卡,才能站上终极 PK 台。
卵子,就是唯一评委。
纪录片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呈现了这场选秀的过程。
第一关,是生死时速般的赛跑。
跑道里潜伏的大量白细胞警卫,拦住了去路。
跑得快的选手,进入下一关;跑不快的,就此断送小命。
第二关,看颜值。
卵子是个妥妥的颜值控。
圆头的、没尾巴的,不爱;巨头的、双头的,淘汰!
亿万选手中,只有椭圆脑袋、尾巴摇摆的有资格通关。
为啥?
它们身上携带的酶,是激活卵子的关键要素。
第三关,终极 PK 战。
椭圆脑袋的家伙们排排站。
它们使出浑身解数,释放大量的酶,激活卵子。
结合成功,选秀收官。
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就完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段小动画告诉我们什么?
生育是男女双方共同协作的过程,缺一不可。
要是女性自己就能决定生不生得出孩子,那要男性干嘛?
出问题,别光逮着女性骂啊。
你有本事生下来吗?
好家伙,按这 " 本事 " 你该娶一只母猪
说到底,生育权这个东西:
它不独属男性,也不独属女性。
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
需要双方共同配合使用,也得共同分担责任。
既然是一种权利。
必然就涉及到,是否使用的自主选择。
但,问题又来了——
02
" 她 " 非生不可?
实际中。
女性生育的义务性远大于权利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尽管男女平权的思想,已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共识。
但说的和做的,两码事。
离开网络、回归现实生活,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
女性的社会地位,仍和男性有着不小的差距。
生育,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纪录片团队共走访了 70+ 位拍摄对象,最终只选了 20 多个案例呈现在荧幕上。
这些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
但由于生育困境,他们在孕育下一代这事上,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大多数情况下,出力的往往是女性一方。
在上海一医院附近的求子公寓内,就住着不少独自前来做人工受孕的女性。
她们身上有着很明显的共同特征:
执著。
即便经历过受孕失败,但总有强大的韧劲开始 " 下一次 "。
其中一位叫做文霞的女孩,正在经历第二次。
人工受孕。
听起来不过是冷冰冰的四个字?
看完文霞的遭遇,你一定会收回这句话。
背后,是女性无法描述的痛楚。
暂就不论十月怀胎、分娩的艰辛,以及过程中种种繁杂的检查。
就说取卵这一小小的步骤。
每当取卵针探入下体一次,便是一次难忍的刺痛。
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会用麻药来减轻这份痛楚。
即便如此。
取卵结束后,仍然会意识不清、双腿颤抖。
但为了省下 2000 块的麻药钱,文霞强忍着上阵。
事后她不但没有喊痛,反而嫌痛得 " 不够 ":
其实他抽了一下
我期待他赶紧抽第二下
因为——
每痛一次,就多一个卵泡。
意味着,成功受孕的可能,又增加了一分。
那么,文霞的付出,丈夫会心怀感激吗?
她等来的,只有丈夫的沉默。
一种对于女性 " 应该 " 为生育受苦的默许。
更可悲的是。
她也默认了他的默许。
- 那如果这次还是没有成功的话,你们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 实在不行,让他再找一个 ...... 找一个为他生孩子
很不幸,这次受孕还是失败了。
文霞被丈夫和婆婆赶出了家门。
不但如此,他们还向文霞索要 60 万辅助生殖的费用。
潜台词是什么?
生孩子,是女性的义务。
她要是生不出来,还得为这义务买单。
有多少女性因为生育陷入 " 被离婚 " 的境况中。
肉叔敢说,文霞绝不是个例。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一条热搜么?
# 林依晨为怀孕把该试的方法都试了 #
结婚七年来,林依晨肚子的动静,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尽管人本尊多次回应,婚后生活很幸福。
但总有一些好事的网友,喜欢抓住明星没有生育的问题,在网络上为她 " 判刑 "。
无论是被迫于身体原因怀不上,还是主动选择不生的,都逃不过这场审判。
最典型的,杨丽萍发个吃火锅的视频都被骂:
明星的遭遇如此,何况是普通人?
为什么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的人生,要靠孩子达到完整?
这 " 完整 ",其实指向的是她作为妻子、母亲的身份。
而在我们传统的父系社会语境中,妻子、母亲的本分是什么?
相夫教子。
仿佛,每个女性天然的,就欠社会一个孩子。
但别忘了。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止一种身份。
为什么只用一种身份,去要求女性优先完成对应的本分?
她们不是生而为母。
她们先是生而为人。
03
为何而生?
片中,和文霞夫妇情况近似的还有一对,九零后的欣欣夫妇。
欣欣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夫妻俩想要孩子,必须借用别人的卵子。
但由于我们众所周知的原因,欣欣只能等待别人的爱心捐赠。
这过程,少则三至五年。
而且,最终等到并成功受孕的几率,不是很大。
我们现在也在做赠卵,到目前将近两年的时间了
我们医院大概做赠卵才做了三例
她等不起,她的婚姻也等不起。
公婆下了最终通牒。
要么采取其他方式生育,要么离婚。
和文霞丈夫的冷漠不同。
如果撇除生育的困境,欣欣夫妇俨然是甜蜜的小两口。
但滑稽的是。
当孕育下一代的梦破碎," 爱 " 这字便轻易随之崩塌。
欣欣丈夫和文霞丈夫的沉默,是那么的相同。
- 你觉得你们如果没有孩子的话,还会在一起吗
- 反正就是尽最大努力走一步算一步
横桓在夫妻二人间的。
莫不是那些我们人人都很熟悉的声音?
比如,三十而立、娶妻生子。
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果没有父母,没有这亲戚
我俩不生孩子,一辈子不生那都行
世界不是就两个人的世界,你过年不串亲戚了吗是吧
欣欣丈夫一席话后,弹幕里都是费解的观众:
妈宝男
你是为串亲戚而活吗
离吧这男的拿来有什么用
该骂。
但冷静下来,往深处思考一层。
越是细看,我们越是能看到这背后的悲哀。
尽孝,指向父母;
生育,指向后代。
和文霞丈夫、欣欣丈夫一般的男性,他们很少谈论自己的需求。
结婚、生育,甚至活着,都有比自我体验更为重要的目的——
拥有符合世俗眼光的 " 完美 " 人生。
换个角度来看。
不也正是这 " 完美 " 人生,如枷锁般捆绑了男性,也捆绑了一个个女性?
片中,不少女性一面在生育困境中经受痛苦,一面甘之如饴:
有一个孩子,我就能抬起头做人了
跟他在一起这么多年,也就想为他生个小孩,这是女人的职责
如果没有一个孩子的话,可能人生不够完整
在以上之外,还有另一种我们常常听到的声音:
只有做了母亲,才能体会到做女人的幸福。
置换到男性一方,也有同款:
这辈子不做父亲,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 完美 " 的言下之意是:
生育不是人生的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但什么是生育权?
既有生的自由,也有不生的自由。
换而言之。
为人父母,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块拼图。
但每个人也有选择舍弃这块拼图、为人生留白的自由。
世事向来残缺,不完美才是常态。
《奇妙的蛋生》的可看之处,不仅在于它指出女性的困境。
它还捎来了一种从前很微弱的声音:
打破生育的不平等,首先从理性看待生育这件事开始。
当你看透了,生育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寻常选择。
跟性别无关。
你也就能看穿生育的真相:
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生育更不是婚姻幸福的钥匙。
他或者她,都不该沦为世俗的 " 囚犯 "。
为何而生这个问题,或许不存在正确的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
每个答案背后,都应该是审慎思考后由心而发的三个字——
我愿意。
赵薇奚梦瑶子和中国人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