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1、风心首重治血,以通为补用“对药”
朱师治“风心”首重治血,其用药特色为“以通为补”,风心多见左心二尖瓣膜障碍(包括闭锁不全和狭窄)引起左心房扩张肥大,导致肺循环郁血,渐致左右心室扩大,甚至出现心力不足。症见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胸闷痛,咳喘,咳血,心悸,浮肿等证。朱师辨证使用“对药”分述如下:
⑴、益心通脉,宣通肺络,泄化痰浊治咳喘。朱师指出,心肺同居上焦,风心之咳喘,是心脉淤阻,气血不畅,导致肺部郁血,宣降失职,痰淤夹湿浊逗留。朱师选“杏参散”(三因方)加味,常用桃仁、杏仁为对,以宣肺行淤,镇咳通络,破结通便。人参、桃仁为对,以益气通脉,扶正降逆。杏仁、桑白皮为对,以下气平喘,宣肺利水。紫石英、远志为对,以镇静平喘、祛痰止咳,交通心肾。或加补骨脂、胡桃肉为对,以温通心肾,秘摄真元。紫河车、人参为对,益损平喘,返本还原。虚喘甚者加蛤蚧粉(2克分吞)与人参为对,乃取“参蛤散”之意,以补肺益肾,固精助阳,定喘止咳。
⑵、消淤宁络治咯血,益气固本寓其中。朱师指出,风心之咯血,一方面是气虚不能帅血归经,一方面是淤阻而新血难守。虚实错杂,殊难措手。常选唐容川氏治“淤血乘脾,喘逆喘促”之“参苏散”加味,每收速效,常用人参,苏木为对,一补一泻,补中寓泻。且苏木甘咸辛,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淤积之血行散,则血行无阻,诸症自愈。或加花蕊石、茜草为对以化血为水。茜草能行能止,酒制则行,醋炒能止,降而行血,降则血止喘平。或丹参、黄郁金为对,以清气、降气化痰,活血,宁血去淤。盖气降则火降,而痰和血亦各循其所安处而归原矣。更妙在朱师每用韮菜汁两小杯合药汁,乃取“饮生韮菜汁,治上气咳喘欲绝,可下膈中淤血之说。”朱师用药,每每病愈重而药愈精,似此三对平常药,临证信手拈来,而屡屡应手取效,乃是朱师“对药”临床经验之典范。
⑶、脉分阴阳治心悸,施补当分温和清。朱师治疗“风心”之心悸,先以脉象分清阴阳,阳虚者,脉濡细迟缓或结代,治以补而兼温,方选“参附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常用人参、附子为对,以温而兼润,补而能固,人参得附子则补益之力更厚,附子得人参则温煦之力更宏。鹿角片、桂枝为对,以补虚兴阳,益气填髓,且刚而不燥,和而不烈,合白芍、甘草为对,龙骨、牡蛎为对,以敛精镇逆,调和阴阳,和营敛汗。阴虚者,脉象细数或促,治以补而兼清,且注重通脉之品,朱师喜以“生脉散”加味,人参、五味子为对,乃取酸甘化阴,滋液扶正,又重用柏子仁、麦冬为对,以透心肾,益脾胃,除风湿。柏子仁质虽润而性却燥,与麦冬为伍,可谓一润一燥。阴阳两虚者,脉多微细结代。朱师喜以“炙甘草汤”化裁。常用太子参、合欢皮为对,以调畅心脉,益气和阴。黄芪、丹参为对以益气通脉,茯苓、甘草为对,以健脾和中且重用甘草以通脉。又加玉竹、麦冬为对,以益气和阴,补而兼清,且大剂玉竹能缓解心悸怔忡,对风心心衰有特效。
⑷、痹痛先分阴阳偏,通脉宜分温和养。朱师指出,风心之痹痛,乃风寒湿之邪深伏,心脉闭阻不通或血行不畅之故,症较顽固缠绵,当分别阴阳偏胜。偏阴虚者(常见低热)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脉细数,喜选“防己地黄汤”化裁,常用木防己,地黄为对,重用地黄剂量60克,一以养血除痹,一以行水除湿。防风、木防己为对,一除血中之风邪,一能行水化湿以舒筋。又加桂枝、甘草为对,以通心脉和营卫。还随证选用虎杖,稀签草为对,以化淤宣痹,解毒,清湿热。蚕砂、桑枝为对以助解毒化淤,通心络祛风湿。地龙、忍冬藤为对,以平喘咳,清湿热,通心络治痹痛。阳虚而风湿相搏者,常见关节疼痛,肢末不温,脉虚浮涩。朱师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常加用附子,仙灵脾为对,以通脉益肾壮督除痹。桃仁、红花为对,以活血去淤通心脉,止痹痛;松节,桑寄生为对,一以祛风湿,通经络,一以补肝肾强筋骨。通脉者,必先补血益血,故朱师常用当归、生白芍为对,以活血调血,镇痉缓痛,对风心之痹痛者乃必用之药对。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阻血阻,故用黄芪,桂枝为对,且重用黄芪,有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也。
⑸、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治水肿。朱师指出,风心水肿,一为心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一是心血淤阻,气化不行,肺失宣降。水肿甚者,常选用仲景《金匮》“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化裁。常用附子、麻黄为对,麻黄化外气,附子充里气。桂枝、细辛为对,桂枝通脉络,助心阳以鼓荡中焦阳气,细辛通经络入肾以鼓荡下焦阳气,生姜甘草为对,一以宣之,一以调之。常加入知母配桂枝为对以育阴化气,润燥下水。组方全在化气上斡旋,化气通阳兼顾育阴,彻表彻里,深得仲景化气行水,通阳散结,阴阳既济之旨。临床证见心气不足,心脉淤阻,心下痞坚,唇绀足肿者。常用党参,黄芪为对,白术茯苓为对,当归、丹参为对,桃仁、红花为对,水蛭、虻虫为对,炙甘草、桂枝为对,以化淤利水,配合益气扶正,乃无耗伤气血之弊。如症见心肾阳虚,下肢浮肿,久久不退者,乃心力衰竭严重之征,朱师治以济生肾气丸加减,常用茶树根30~60克配附子为对,以强心利尿,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2、冠心首重扶正,补中兼通用对药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真心痛、胸痹”等范畴,朱师指出:“冠心病有虚有实,即使实证,亦本虚标实。实证当化淤宣通,虚证必须扶正养营兼调气。若虚实不辨,一味化淤,徒伤正气,于病何益?”盖冠心病患者之血管,原已是一种病态的血管,其本身已经丧失应有的弹性,如强烈扩张之后,必有强烈的收缩,扩张越频繁,收缩亦越密。因此,朱师治疗强调扶正养营兼调气,如冠心病伴心气不足,证见胸闷气短,心痛隐隐,心悸较甚,口干少津,脉细涩者,朱师常选“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大剂量玉竹,柏子仁为对,以益心气,养心营,通心脉,扶中气。又以桂枝、甘草为对,以复心阳通心脉。亦随证选加柴胡配桂枝意在畅气机,温经脉。香附配乌药为对,以调气机,疏肝郁。如证见失眠,加龙骨,牡蛎以收敛浮阳。朱师治心动过缓,常用大剂量桂枝配甘草。桂枝和营通阳,甘草养营补虚,又宣通经脉,刚柔相济,桂枝虽用大剂量,对消除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甚或昏仆,脉细无力或浮缓等症,有利而无弊。选用通阳药,力主平和而不耗正气,如川楝子、瓜蒌为对,茯苓(大剂量)泽泻为对,郁金,香附为对。补阴药喜用有阴阳兼顾之属,如山萸肉、菟丝子为对,仙灵脾、五味子为对,杞子,龙眼肉为对,当归、熟地为对等。朱师指出治疗冠心病要有整体观念,用药必须燮理相关脏腑,深得前贤“欲养心阴,必滋肾阴,欲温心阳,必助肾阳”之旨。此外,朱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而致的心律失常,亦常用生脉散为主方,加玉竹、柏子仁为对。还选功劳叶、琥珀为对,一以养阴通络,一以镇静解毒,板兰根、连翘为对,蛇舌草、甘草为对以清热解毒,胸痛加三七、郁金为对,胸闷加合欢皮,沙罗子为对。还用“朱黄散”内服,更增速效。
3、肺心首重治痰,宣肺祛痰用对药
肺心病多由老慢支,并发肺气肿发展而至,病变常由支气管粘膜炎性增厚,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至痰饮阻滞支气管内为主因,故本病治本在肺,治标在心,肺气不宣,痰浊不化,则心衰难支。朱师常用治肺心病宣肺祛痰之对药,有炙麻黄、杏仁为对,以降气化痰宣肺平喘。苏子、葶苈子为对,一以温肺下气以开痰,一以泻肺定喘以行水,对肺水肿者,颇为合拍,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葶苈子有强心作用。桃仁、冬瓜仁为对,一以化痰血凝淤,一以清肺热以化痰浊。旋复花、代赭石为对,以降逆宣中,通络祛痰,降痰涎粘阻气管有特效。又用远志、枣仁为对或枣仁、磁石为对,以镇静强心并化痰。百部、桔红为对,车前草、甘草为对,以利水排痰并镇咳。伴发热者加银花、白薇以清透,痰稠黄者加黄芩、鱼腥草以清化。痰粘不利者加浙贝、南沙参以清润。支气管痉挛者,加地龙、玉蝴蝶以解痉。伴痰涎壅厥危象时,加鲜竹沥30克或“猴枣散”以解急。伴心力不振,虚气上逆,时时欲脱者加人参(10克)、蛤蚧尾(4克)或“黑锡丹”平逆以缓急。阳虚汗出发冷者加附子10克、干姜6克以回阳。伴痰涎壅盛,大便闭结,内热口渴者加礞石滚痰丸(包煎)以泻痰通俯。朱师自拟“定喘散”,对心性喘息,临床症状缓解后的善后巩固治疗较为理想,方由人参15克 、哈蚧一对,北沙参(15克)、五味子(15克)、麦冬(10克)、橘红(10克)、紫河车(20克),共粉备用,在喘息缓解后,每服1.5克,日2~3次,对增强体质,控制复发颇有效验。
附子
朱良春认为:“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匾肾气丸)。此外,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且临床应用时先从小剂量(3~6克)开始,再逐步加大剂量,一般以30克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一定剂量范围内“量”、“效”成正比。
朱良春常用制附子,如需生用者必须先煎半小时,煎时加生姜3~5片,或再加入蜂蜜1匙同煎更好,以口尝不麻为度。
桑螵蛸
朱良春认为桑螵蛸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之功,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束带的常用药。《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别录》补充说:“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溲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
《本经》中“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则系指肾气不充而致者,肾阳得振,气化则能出矣;故既能缩尿,又能通淋利水。
若治遗尿:他常取本品配合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有较佳之疗效。成人因肾阳亏虚,下元失固而致之遗尿失禁者,亦可配合仙灵脾、覆盆子、金樱子、露蜂房、益智仁等应用。
若治阳痿:肾阳亏虚而致之阳痿,可取本品配合温阳益肾、振痿固摄之品如熟地黄、仙灵脾、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露蜂房等。
对于遗精、虚劳盗汗:二者均需由阳虚而引起者始能用之;如系肾阴不充者,又当滋肾养阴,不可予此温肾助阳之剂也。《外台秘要》用桑螵蛸、白龙骨等分,研极细末,每服6克,1日2次,甚为合拍。
如是肾虚腰痛: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故肾虚腰痛,配合补肾壮腰之品如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露蜂房、鹿角霜、紫河车等,疗效较佳。
乌药
乌药具有解痉排石,温肾缩尿作用。朱良春用此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肾绞痛,取乌药30克,金钱草90克煎服,有解痉排石之功,屡收显效。乌药常用量为10克左右,但治肾绞痛需用至30克始佳,轻则无效。此乃他的独到经验。
乌药伍益智仁、山药为“缩泉丸”(《妇人良方》),乃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之名方,对老人尿频、小儿遗尿而偏阳虚者,有温肾祛寒、固涩小便之功。
1
“复方蜂房汤”预防子宫绒毛膜上皮癌
复方蜂房汤,由蜂房、当归、泽兰、炮穿山甲各9克,丹参、生山楂各15克,茯苓12克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为1疗程;
并做尿妊娠试验,如已转为阴性,即可停服;倘仍为阳性,可服第2个疗程,并加入半枝莲20克。
一般药后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若数量不多,无需停药,亦不需止血。
如停药期间,阴道又见不规则出血,而尿妊娠试验仍为阴性者,可按月经不调辨治之。
按:凡葡萄胎经过刮宫1-3次后,尿妊娠试验仍为阳性者,需预防子宫绒毛膜上皮癌之萌生,可用复方蜂房汤内服,以防患于未然。
2
“宣癃汤”治产后癃闭(尿潴留)
产后因尿道括约肌痉挛而致潴留者,用验方“宣癃汤”(蝉蜕30克,生黄芪20克,当归、麦冬、王不留行各10克,肉桂3克,另用益母草60克煎汤代水煎药)。
一般多在服药4小时后自动排尿。
蝉蜕本为散风热、定痉搐之佳品,但重用之,则利小便之功甚著,《纲目》有“退阴肿”之记述,张锡纯更明确指出有利小便之功;
故认为是“开上泄下”、“提壶揭盖”的作用,经动物实验证实,蝉蜕能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增强肌张力,因而促进排尿。
朱(朱良春先生)批点睛:我曾用蝉金散(蝉蜕、鸡内金、车前子,等分为末)每服6克,1日2次,对风水及其他水肿,均有利水消肿作用。
3
“海马温肾散”治女子宫冷不孕
女子宫寒不孕,多为肾阳不振,冲任亏虚,怯冷倍于常人,少腹有冷感,性欲减退,苔薄质淡,脉细软弱,结婚数年而不孕者,用善于温壮肾阳、暖宫调经之“海马温肾散”(海马四对,炙研极细末,每服1.5克,1日2次),连服1~2个月,多能收效。
按:海马为海龙科动物,斑海马、刺海马、克氏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性温,味甘微咸,入肾经,是一味温肾壮阳、调气和血、祛瘀生新的佳品,所以《本经逢原》认为它“可代蛤蚧”。
《本草纲目》对其功效叙述最为全面:“暖水藏,壮阳道,消痛块,治疔疮肿毒。”
《药材学》指出它能“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
朱老认为这些论述,符合临床实际。因其有温肾助阳、兴奋强壮的作用,不仅能促进性欲,治阳痿不举,女子宫冷不孕,而且对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服之有转弱为强,振奋精神之功效。
4
输卵管阻塞
婚后不孕,排除男方不育因素,经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不通或不畅病变者,可用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之品,如乌贼骨、茜草、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穿山甲、路路通、水蛭粉。
一般连服1~2个月多能奏效。经期暂停服用。
5
“水蛭粉”治卵巢囊肿
朱老介绍,治卵巢囊肿可用活血、化瘀、利水之水蛭粉,每服3克,早、晚各1次,经期暂停服用。
一般连服2~6个月,包块可缩小或消失。
6
“归桃理冲汤”治卵巢囊肿
朱良春先生深究张锡纯之“理冲汤、丸”之意,合二为一,加减创新,自拟“归桃理冲汤”。
药用:生黄芪30克,党参、当归各20克,炒白术,鸡内金、怀山药各15克,炒白芥子、三棱,莪术各10克,桃仁(连皮尖)、刘寄奴各18克,水蛭胶囊1~2克(分3次吞),配合“外治妇瘤散”治疗各种卵巢囊肿,多收满意疗效。
外治妇瘤散:由阿魏、生南星、参三七、海藻、归尾、王不留行、炒小茴组成,共碾粗末,干粗末装入长15cm,宽10cm细白布袋内,干敷神阙穴偏小腹,外用绷带固定。
按:
理冲汤:生黄芪9克,党参6克,于术6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鸡内金(黄者)9克。
用水600ml,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療,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理冲丸:水蛭30克(不用炙),生黄芪45克,生三棱15克,生我术15克,当归18克,知母18克,生桃仁18克(带皮、尖)。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开水送服6克,早晚各1次。祛瘀消癥。主治症同上。
7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属癥瘕范畴,多由“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而致。治当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药用水蛭、鬼箭羽、蒲黄活血散瘀;三棱莪术破瘀结;穿山甲、鳖甲、牡蛎,软坚消癥;参、芪补气,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一般连服1~2个月,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瘤逐步缩小,乃至消失。
8
“理冲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
朱师治疗子宫肌瘤,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
基本方:生黄芪30克,党参、生白术各15克,怀山药、鸡内金各18克,三棱、莪术各6~10克,天花粉30~60克,海藻20克,甘草6克,生贯仲25克,穿山甲粉(套胶囊)4.5克。
经行崩冲加花蕊石30克,且以自拟“外治妇瘤散”配合内服汤药提高疗效,速其消瘤,疗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