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戴尔·卡耐基在《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一书中说:“我们通过妻子的脾气和性格,就完全可以判断一个男人的婚姻是否幸福。即使一个女人才貌双全,如果她的脾气暴躁,唠叨不断,并且挑剔个没完,那么她所有的优点也会因此被掩盖。”
他的这个观点不仅适用于夫妻之间,而且适用于母子之间。婚姻赋予女人的角色,早晚会在妻子和母亲之间做转换,换言之,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位母亲的脾气和性格,判断出儿子的生活是否幸福。一位母亲总想控制儿子的人生,儿子的施展空间就会很小。
尤其是结合儿子的婚姻去看,如果母亲做了婆婆之后,手伸得过长,必然会对儿子的婚姻不利。这种情况下,如果儿子不敢反抗,婚姻就会被母亲所支配,很容易被毁掉,因为婚姻不是儿子一个人的事,还有儿媳这个角色的存在,婆婆的掺和一旦使得她不想让婚姻继续了,基本上就无可挽回了。
就像朋友小雅对她婆婆的吐槽:“我和我老公的婚姻明明没问题,她却总想要掺和其中,这让我们很为难,一边不想打击她的热情,另一边又不想让她把我们的生活搅乱,我让我老公试着跟她沟通过,结果好言好语沟通,只是隔靴搔痒,起不到任何效果,直到后来因为我坐月子的事跟她闹翻了,才稍微起到点效果。回头想想,幸亏我老公觉悟还算高,否则如果他盲目护母,我们的日子真的就没法过了!”
02
小雅的婆婆属于不懂“克制”的人,这样的人在做妻子的时候就不懂克制,总是唠叨不断,总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之后做了母亲往往也会继续如此,之后面对儿子儿媳的婚姻时,还会把自己经营婚姻的那一套施加到儿子的婚姻中。
可悲之处在于,这样的婆婆对儿子的婚姻施加自己的观念时,不是让儿媳像自己学习,而是妄图盖过儿媳,由自己支配儿子的婚姻。
乍一看之下,儿媳好像可以省很多事,其实不然。对于儿媳来说,婆婆的手如果伸得太长,自己作为女主人的权利被剥夺之后,必然会对婆婆心生不满,这种情况下就看男人怎么做了,如果男人不懂维护婚姻,就不会有好结果。
小雅的老公阿志还算不错,虽然他在结婚前长期受母亲压制,不过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还算有责任心,至少小雅对婆婆不满的时候,他愿意冷静看待问题,愿意配合妻子去阻止婆婆掺和婚姻。
如小雅前面所说,阿志虽然阻止他母亲了,但因为最初只是苦口婆心规劝,并没能起到什么效果。之后他跟他母亲翻脸,是因为他母亲只是“装好人”,主动请缨说要伺候儿媳坐月子,实际上并没有她说得那么美好。
本来他们的规划是让小雅的母亲帮忙,因为她母亲很明显比婆婆通情达理。但婆婆却先他们一步主动请缨,他们不忍拂了婆婆的热情,就决定让她试试,结果很失望。
小雅说她婆婆美其名曰是伺候儿媳坐月子,实际上是跑去蹭吃蹭喝,反过来让坐月子的儿媳伺候她,这对于本身就有点产后抑郁的小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得很不稳定。
阿志护妻心切,只能狠下心把婆婆赶走:“你别在这装好人了,你不来也没那么多事儿,你一来就一堆麻烦事,你在这只会添乱,只会让我媳妇不开心,只会把我们的生活搅乱,所以你还是走吧!没有你帮忙,我们反而可以轻松一点!”
赶走婆婆之后,把小雅的母亲接过去了,既能帮忙带孩子,还能照顾到他们的生活,确实比婆婆在的时候好很多。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让小雅感慨不已:“女人懂不懂经营自己,很重要,在婚姻家庭中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应该用心经营,不该唯我独尊,很多时候都应该学会克制,尤其是在面对晚辈的时候,你想支配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满意了,你还瞎捣乱,只会把彼此的关系闹僵,到头来只会对自己不利!”
03
很多人在做人方面都有这种不合理的认知:觉得年纪大了就不需要经营自己了,觉得年纪大了就有话语权了,觉得晚辈只有尊重长辈的份儿,不能跟长辈较劲,更不能对长辈指指点点。
之所以说这样的认知不合理,是因为人到晚年也是人,并不是人到晚年就成仙了,并不是每个人到了晚年都是智者,有很多事,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该自觉改正,就改被纠正,否则晚辈对不懂事的长辈束手无策,不懂事的长辈肆意欺负晚辈,对晚辈不公平。
每个人有过“年轻气盛”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养成的某些习惯和观念,很多不适用于晚年生活。这就要求人到晚年应该学会“克制”,克制的目的就是屏蔽那些年轻时养成的坏习惯,从而才能完善自己的晚年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值得晚辈尊重的长辈,这样才真正于己有利。
如果父母辈的人到了晚年之后,能自觉学会克制,当然再好不过了。如果没能做到,就需要子女承担起提醒他们改变的责任,尤其是男人,很有必要规劝将来要成为婆婆的母亲,能提前让她具备好婆婆的条件,对你对她都有好处。很多男人可能不知道,你开始重视母亲作为婆婆的角色了,其实就已经是在经营婚姻了,你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你无形中也具备了好丈夫该有的基本素质,之后的婚姻幸福才会来得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