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姐姐课堂 第126期-
进入孕早期阶段,
准爸妈们应具备产检常识
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做吧~
01
什么时候应该到医院做产检
从确诊怀孕开始就应该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孕龄;明确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高危情况,及早干预;制订孕期保健计划,以获得良好的母婴妊娠结局。
02
整个孕期应做几次产前检查
合理的产前检查次数及检查时间不仅能保证母婴健康,也能节省医疗卫生资源。根据我国孕产期保健指南推荐,产前检查至少应该有5次,妊娠早期至少1次,妊娠中期至少2次,妊娠晚期至少2次,其中一次应在36周以后。有条件的城市孕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应在妊娠6 ~8周为宜,妊娠12~28周每4周检查一次,妊娠28~36周每2周检查一次,妊娠37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产前检查可达9~11次。有异常情况者(高危妊娠者),应遵医嘱酌情增加产检次数。
03
孕期体重应该增长多少
孕期较理想的体重增长为妊娠早期增长0.5~2干克;妊娠中期及晚期,每周增长0.3~0.5干克(肥胖者每周增长0.3干克);整个孕期共计增长10~12千克(肥胖孕妇增长7~9干克)。
04
孕期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孕期运动有助于维持孕妈妈的正常生理状态,愉悦心情,并能够有效保持体重合理增长。孕妈妈应该在定期产检的基础上,听从医生建议,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
孕妈妈运动项目以散步、孕妇体操等轻缓活动为宜,不适宜进行骑马、潜水等剧烈运动。选择空气清新,卫生条件好的运动场所运动,着装要宽松舒适,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时心率不能过快,如出现晕眩、恶心或疲劳等情况,应马上停止运动;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出汗后不要马上脱衣服,避免感冒;有高危因素的孕妈妈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05
孕期口腔卫生与宝宝发育有关系
孕期由于胎盘分泌的大量激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很多孕妈妈容易出现牙龈增生,增加牙周炎、牙龈瘤等口腔疾病风险,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肿胀、蛀牙等症状。有的孕妇因反应重、疲劳等,懒得刷牙漱口,更易患牙病。研究发现,孕妇患牙周炎可以增加宫内感染、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风险。患有重度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生出低体重儿的概率约为牙周健康孕妇的7.9倍。
06
孕早期出血怎么办
这是常见的孕早期危险征象。孕早期发生阴道出血时,准妈妈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安排,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阴道检查、超声影像检查等,以判断是宫内妊娠还是宫外孕,是宫内妊娠先兆流产还是葡萄胎、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等,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盲目地服用保胎药保胎。
07
妊娠早期需要做超声检查吗
建议有条件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做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早确定宫内妊娠,核实孕周;并且在妊娠11~13周6天的B超检查应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NT)厚度,可以及早发现胎儿发育的异常指标。对于妊娠早期有出血的孕妇,更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胚胎发育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更多婚姻家庭的秘诀,
让我们下一期继续探索吧~
祝大家节日愉快~
END
准妈准爸篇——如何营造优生条件
准妈准爸篇——孕早期必看知识(一)
准妈准爸篇——异常情况下的备孕指导
准妈准爸篇——远离影响受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