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里这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问起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妈妈了。
然而,六年前有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大家对母爱的质疑:一位刚刚生下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吃奶太用力而用剪刀把孩子的脸划伤。当时就有很多网友口诛笔伐,认为这根本不是亲妈可以做出来的事。
6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这件事情,突然发现有些事也就没有那么难释怀了。记者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当初这位妈妈并不是想要为离婚找个借口,也不是有心理障碍,而是她当时患上了非常严重的产后抑郁症。
6年过去了,从最新曝光的孩子照片来看,脸上的疤痕已经不明显了,撅着小嘴的机灵劲也让人感到甚是欣慰。
产后抑郁已经成了伤害宝妈和宝宝的重大因素
这位把自己孩子脸划伤的妈妈,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人在家,十分孤独。当时家里人工作忙,没有人照顾她,自己的苦恼也无人倾诉。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这位妈妈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才做出了这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一位长沙的女博士,在刚刚生下孩子五个月之后,就带着孩子从楼上的天台跳了下去。等到家人发现已经晚了
类似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据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5%-30%,也就是平均每十个妈妈之中,就有三个左右的妈妈会有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这些症状或轻或重。
在最新的调查中,据保守估计,有2.66%的孩子曾经因为妈妈的产后抑郁症被伤害。要知道,这个数字并不小了,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乘以2.66%,这该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为什么新手妈妈容易产生产后抑郁
那么,为什么这些妈妈会患上产后抑郁症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吧!
产后抑郁症其实就是在妈妈生产之后产生的一种焦虑,抑郁以及由这些心理引发的各种行为上的反常。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把产后抑郁症列入疾病的行列,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称之为产后抑郁症,但是这并不是疾病的一种。所以妈妈们的反应也不用太过激烈。
有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遗传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和妈妈们产后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就是妈妈们生理上的睡眠不足。因为刚刚生下宝宝,不少妈妈都拖着疲惫的身体照顾他们。这时候,妈妈们就很容易产生睡眠不足。可能大家会问,睡眠不足也会导致抑郁吗?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是我们经常睡不好觉,久而久之会产生焦虑、厌倦的心理,工作和生活都无精打采。所以,生理上地满足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如果妈妈们在产后无法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很有可能产生产后抑郁的现象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家人的不理解。就像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把孩子脸划伤的妈妈一样,在生产过后,家中的人并没有主动的帮助妈妈照顾孩子,妈妈也会因为缺乏陪伴而导致心情的低落。
第三个原因,还和妈妈们对新身份的焦虑有关。不少妈妈都是新晋的宝妈,自然会担心自己是否可以扮演好这种角色。而不同的是,有些新晋宝妈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学习、听育儿课程等方式让自己逐渐适应新的角色和身份,但是有的宝妈可能会钻牛角尖,天天生活在焦虑之中。对于后者,产后抑郁就很容易找上她们。
在这种焦虑下,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就是不断地“试探”孩子。有一位宝妈曾经发了这样一个微博:我担心孩子会出现问题,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自己照顾不好而生病,甚至担心孩子会不会夭折。我总是去试探孩子的鼻息,甚至我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我每隔几分钟就要去看孩子一下,生怕孩子出事。
其实,这位宝妈酒吧这种身份转换的焦虑演绎的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产后抑郁对宝妈的伤害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这位宝妈一定会日益疲惫,不知道会做出怎样过激的行为。
如何帮助宝妈摆脱产后抑郁?
为了孩子,也为了辛苦的宝妈,我们都应该努力的帮助他们摆脱产后抑郁。并且产后抑郁预防先于缓解,所以我们作为家人应该对宝妈多一些关注,帮她们多分担一些压力。那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不要让宝妈自己一个人待着,家人多陪伴
不少爸爸都觉得男主外女主内是最好的分工,也正是在这种观念下,很多爸爸都缺乏对妈妈的关心。甚至连家人都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妈妈这之后肯定是会产生一种失落感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关心新生命到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妈妈的感受。多关心一下妈妈,听宝妈内心的声音,帮助她们缓解情绪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老公多分担一些带娃的任务。
妈妈在生孩子之后身体虚弱,而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耗费心神的事情。在这个时候,爸爸或者家人就应该多分担一些带娃的任务。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等妈妈恢复之后就全部都由妈妈带娃了。研究发现,父亲的参与也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的爸爸应该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在妈妈身体不好的时候“帮”妈妈带娃。
和宝妈一起学习产后心理知识
另外,想要缓解宝妈的焦虑情绪,爸爸们和家人们也要和妈妈一起学习一些心理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帮助宝妈度过焦虑期,也有利于未来育儿和照顾孩子。如今网络可以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知识,关键是看有没有学习的意识。
那么,大家对此还有什么好的观点和看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