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我国22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完成的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全孕程及围生期控制与管理的多中心临床研究CARNATION(以下简称“康乃馨研究”)成果,发表在内分泌与代谢类权威学术期刊《Diabetes Care》(影响因子 16.01)。该临床研究首次将1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的关键点整合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通过孕前-孕中-围产-产后全流程覆盖,使1型糖尿病女性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率从既往的25%降至6.0%,其中子代畸形率从8%降至0%;剖宫产、巨大胎发生率等其他不良妊娠结局也降低至与非糖尿病孕妇相当。
这是全球第一次将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妊娠结局(母婴健康)提升到接近正常孕妇水平。英国帝国理工大学Anne Dornhorst教授、瑞典隆德大学Leif Groop教授和美国爱荷华大学Wei Bao副教授参与了该项目。
项目牵头人、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翁建平教授指出,相关临床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1型糖尿病孕前-孕期全程管理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不仅对我国制订符合现实国情的糖尿病诊疗相关临床指南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其他国家开展糖尿病妊娠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困境
“三不敢”让众多女性失去当妈妈的机会
客家姑娘晓霞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婚前,晓霞鼓足勇气告诉了丈夫自己患病的情况,两人选择共同面对疾病,这也成为夫妻二人不能说的秘密。
婚后,因为不清楚妊娠是否会加重病情,两人一直不敢孕育下一代,也没敢将晓霞的病情告诉公婆。老人都是传统的客家人,抱孙心切,给了两人巨大的压力。
几经周折,夫妻二人找到翁建平教授。了解到晓霞患的是脆性1 型糖尿病,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翁建平教授鼓励他们先解决对疾病的认识问题,经过悉心诊治,晓霞成功怀孕。
即将分娩时,晓霞夫妻俩都希望翁建平教授能到生产现场,“只有看到翁教授,我们才能放心”。手术室外,翁建平教授一通电话,给了晓霞和家人最大的安慰。如今,孩子已经健康长大,晓霞的血糖控制得也很稳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起病比较急,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终身接受以胰岛素治疗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翁建平教授说,晓霞的经历虽然曲折,但还是幸运的,更多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则没有这么幸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上世纪90年代,1型糖尿病女性的先天畸形、死产、流产等不良妊娠风险较一般人群高出7倍,其严重不良妊娠率高达25%,其中子代畸形率约为8%。由于较高的不良妊娠率,女性患者陷入了“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三不敢”生活困境,不仅失去当妈妈的机会,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即使是在部分高收入国家,1型糖尿病孕妇的某些不良结局在过去十年间并未有显著改善。
在缺乏充足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守护1型糖尿病孕产妇、减少不良妊娠、保证母婴健康,从“三不敢”生活困境到实现“拥有健康孩子,拥有完整人生,拥有幸福生活”的“三拥有”,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
“除了治病,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是团队一直研究关注的重点,临床研究最终还是要用到对人的健康需求的保障和服务上来”,翁建平教授坦言,前期对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基础和众多接诊的患者遭遇,坚定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让更多1型糖尿病患者顺利怀孕、生下健康的宝宝,母子平安,一定不再是梦想”。
从2015年开始,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翁建平教授团队设计并联合全国11家中心开展了通过实施全面孕期管理方案以改善中国1型糖尿病女性妊娠结局的CARNATION研究,即“康乃馨研究”,首次将1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关键点整合到WHO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
2018年底,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翁建平教授团队将“康乃馨研究”扩大到全国22家中心和医院。
解锁
双管齐下 全周期糖尿病妊娠临床研究为全方位健康保障提供更多可能
“血糖控制的挺好,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目前看也是有效的。为了安稳地度过整个孕期、顺利产下健康的宝宝,您还需要配合我们对包括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和先兆子痫风险等进行评估。您看可以吗?”
3月25日,在康乃馨门诊,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雪瑛正在向一位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王女士详细沟通血糖管理的方案细节。据翁建平教授介绍,“康乃馨研究”重点围绕糖尿病合并妊娠并发症早期筛查、不良妊娠结局早期预警、不同孕周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管理要点以及病患交流方式形成了一套创新体系。
“这个体系涵盖了相关多学科医护团队、患病孕妇和家属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及解决策略建议。”翁建平教授指出,团队重点关注三方面:
一是明确内分泌科、产科及相关临床专科在妊娠期合并糖代谢紊乱不同孕期疾病管理的要点和权责;
二是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医患沟通语言及沟通内容要点;
三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不同孕周糖代谢紊乱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预警和自查要点。
在翁建平教授看来,“康乃馨研究”有两大特色:
一是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研究并抓住糖尿病产检管理的关键节点,实行1型糖尿病患者孕前-孕中-围产-产后全流程覆盖干预;
另一方面按照内分泌科与产科相结合,血糖评估与产前评估相结合,动态检测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思路,将糖尿病产检相关管理手段整合进国家通用孕产妇保健体系中,在没有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康。
其次,“康乃馨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针对某些基因、某个靶点、某种技术手段的生物医学创新或是诊断治疗方式创新,而是用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融合医患沟通、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与医学人文关怀的诊治照护体系创新。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成果的发布及推广,改变大部分1型糖尿病适龄女性不敢结婚、育龄期女性不敢怀孕,怀孕后因多科分散管理出现的‘无人管理,无人能管’的局面,为中国的‘糖妈妈’们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也为国内和国际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翁建平教授说,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他和研究团队更坚定了前进的方向。
在多年糖尿病妊娠期疾病控制与管理研究基础上翁建平教授牵头成立了安徽首个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紊乱)多学科门诊(康乃馨门诊)为“糖妈妈”顺利迎来健康宝宝保驾护航。
这是全球第一次将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妊娠结局(母婴健康)提升到接近正常孕妇水平。英国帝国理工大学Anne Dornhorst教授、瑞典隆德大学Leif Groop教授和美国爱荷华大学Wei Bao副教授参与了该项目。
项目牵头人、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翁建平教授指出,相关临床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1型糖尿病孕前-孕期全程管理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不仅对我国制订符合现实国情的糖尿病诊疗相关临床指南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其他国家开展糖尿病妊娠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发起人:翁建平(一级主任医师、国家杰青、教授)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牵头编写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多学科综合管理专家共识》等多个临床指南和共识。困境
“三不敢”让众多女性失去当妈妈的机会
客家姑娘晓霞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婚前,晓霞鼓足勇气告诉了丈夫自己患病的情况,两人选择共同面对疾病,这也成为夫妻二人不能说的秘密。
婚后,因为不清楚妊娠是否会加重病情,两人一直不敢孕育下一代,也没敢将晓霞的病情告诉公婆。老人都是传统的客家人,抱孙心切,给了两人巨大的压力。
几经周折,夫妻二人找到翁建平教授。了解到晓霞患的是脆性1 型糖尿病,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翁建平教授鼓励他们先解决对疾病的认识问题,经过悉心诊治,晓霞成功怀孕。
即将分娩时,晓霞夫妻俩都希望翁建平教授能到生产现场,“只有看到翁教授,我们才能放心”。手术室外,翁建平教授一通电话,给了晓霞和家人最大的安慰。如今,孩子已经健康长大,晓霞的血糖控制得也很稳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起病比较急,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终身接受以胰岛素治疗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翁建平教授说,晓霞的经历虽然曲折,但还是幸运的,更多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则没有这么幸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上世纪90年代,1型糖尿病女性的先天畸形、死产、流产等不良妊娠风险较一般人群高出7倍,其严重不良妊娠率高达25%,其中子代畸形率约为8%。由于较高的不良妊娠率,女性患者陷入了“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三不敢”生活困境,不仅失去当妈妈的机会,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即使是在部分高收入国家,1型糖尿病孕妇的某些不良结局在过去十年间并未有显著改善。
在缺乏充足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守护1型糖尿病孕产妇、减少不良妊娠、保证母婴健康,从“三不敢”生活困境到实现“拥有健康孩子,拥有完整人生,拥有幸福生活”的“三拥有”,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
“除了治病,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是团队一直研究关注的重点,临床研究最终还是要用到对人的健康需求的保障和服务上来”,翁建平教授坦言,前期对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基础和众多接诊的患者遭遇,坚定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让更多1型糖尿病患者顺利怀孕、生下健康的宝宝,母子平安,一定不再是梦想”。
从2015年开始,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翁建平教授团队设计并联合全国11家中心开展了通过实施全面孕期管理方案以改善中国1型糖尿病女性妊娠结局的CARNATION研究,即“康乃馨研究”,首次将1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关键点整合到WHO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
2018年底,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翁建平教授团队将“康乃馨研究”扩大到全国22家中心和医院。
牵头成立了“妊娠合并糖代谢紊乱专病联盟”
2020年,项目组在安徽省牵头成立了“妊娠合并糖代谢紊乱专病联盟”,目前安徽省已有65个市县级医院加入。解锁
双管齐下 全周期糖尿病妊娠临床研究为全方位健康保障提供更多可能
“血糖控制的挺好,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目前看也是有效的。为了安稳地度过整个孕期、顺利产下健康的宝宝,您还需要配合我们对包括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和先兆子痫风险等进行评估。您看可以吗?”
3月25日,在康乃馨门诊,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雪瑛正在向一位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王女士详细沟通血糖管理的方案细节。据翁建平教授介绍,“康乃馨研究”重点围绕糖尿病合并妊娠并发症早期筛查、不良妊娠结局早期预警、不同孕周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管理要点以及病患交流方式形成了一套创新体系。
“这个体系涵盖了相关多学科医护团队、患病孕妇和家属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及解决策略建议。”翁建平教授指出,团队重点关注三方面:
一是明确内分泌科、产科及相关临床专科在妊娠期合并糖代谢紊乱不同孕期疾病管理的要点和权责;
二是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医患沟通语言及沟通内容要点;
三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不同孕周糖代谢紊乱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预警和自查要点。
在翁建平教授看来,“康乃馨研究”有两大特色:
一是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研究并抓住糖尿病产检管理的关键节点,实行1型糖尿病患者孕前-孕中-围产-产后全流程覆盖干预;
另一方面按照内分泌科与产科相结合,血糖评估与产前评估相结合,动态检测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思路,将糖尿病产检相关管理手段整合进国家通用孕产妇保健体系中,在没有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康。
其次,“康乃馨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针对某些基因、某个靶点、某种技术手段的生物医学创新或是诊断治疗方式创新,而是用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融合医患沟通、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与医学人文关怀的诊治照护体系创新。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成果的发布及推广,改变大部分1型糖尿病适龄女性不敢结婚、育龄期女性不敢怀孕,怀孕后因多科分散管理出现的‘无人管理,无人能管’的局面,为中国的‘糖妈妈’们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也为国内和国际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翁建平教授说,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他和研究团队更坚定了前进的方向。
在多年糖尿病妊娠期疾病控制与管理研究基础上翁建平教授牵头成立了安徽首个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紊乱)多学科门诊(康乃馨门诊)为“糖妈妈”顺利迎来健康宝宝保驾护航。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