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准备在加拿大生子的华人妈妈写道,她曾在温哥华商场看到一对父母带着一个出生不到一周的小宝宝出去购物。那位刚生下孩子不久的西人妈妈正常打扮,谈笑行走自如,让等待第一个孩子降临的她看着不甚明了。
每当看过外国版的“坐月子”,总是会不禁感慨,外国妈妈也太强大了吧。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月子里的妈妈和宝宝应该是被“雪藏”的,“不见天日”的。尤其是产后的妈妈,身体比较亏损,经常被老一辈人要求不能下地、不能洗漱、不能吹风……
中国传统的坐月子,与外国版的“坐月子”,实在是截然相反。于是,很多妈妈不得不怀疑——真的有必要坐月子吗?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妈妈生产完后必须坐月子。
外国人也有“坐月子”
其实,外国人也有“坐月子”,只是她们坐月子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坐月子”这种说法。
开头提到的那位赴加生子的华人妈妈,她还写到了她在加拿大生子的过程。
“住院期间,家庭医生和剖腹产医生先后前来探望我的恢复情况,还有社工来慰问,送来两套婴儿服装和小毯子。”“在加拿大的产后生活没有那么多老规矩和小心谨慎,饮食上也不特意改变,但是整个社会有一套完整有序的体系,努力关爱、照顾新出生婴儿以及他们的妈妈们。”
在加拿大,一般新妈妈生产完后,社区相关的医疗服务人员会登门拜访,向新妈妈教授产褥期护理的相关知识。在产褥期期间,他们也会经常打电话追访,帮助妈妈解决身体及身心恢复以及养育宝宝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么看来,国外对产褥期的妈妈也是有“特别照顾”的,中国的妈妈难道还会觉得没必要坐月子吗?
传统坐月子应该被取代
其实,绝大多数的妈妈并非觉得没必要坐月子,只是在了解过了传统坐月子的方式后,难免望而却步。
老一辈人常说:“坐月子是女人改变体质的最佳时机。而如果月子坐不好,就会落下月子病,以后哭都来不及。”基于这一点,老人会特别谨慎小心地要求妈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传统坐月子”望而却步的妈妈,如果能回过头看看另一个方向,一定会昂首阔步迈向“科学坐月子”。
时代在发展,现如今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老人们的思想不应该只停留于过去。
过去这也不能那也不能的坐月子方式,是由于当时生活环境的局限,比如:生活用水不干净、房屋不密闭、家庭电器不先进等等。放眼现在,妈妈还用因为使用井水而担心被病菌感染,因为头发不能快速处理干而担心染上风寒吗?并不用。
因此,在现在这样一个越发精致、方便的时代,“传统坐月子”应该舍弃,“科学坐月子”应该取而代之。
什么是科学坐月子?
妈妈要先清楚坐月子的概念。
月子在医学上被称为产褥期,是指妈妈生完宝宝,胎盘娩出后,到身体各个器官(除乳腺外,因为要进行母乳喂养)基本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这段时间。
由于妈妈在怀孕和分娩的过程中,身体会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而要等身体恢复到孕前的状态,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也就是说,妈妈坐月子需要坐足42天。待42天后妈妈回医院复查,医生检查确定妈妈的身体基本恢复到孕前状态,这才能算妈妈出月子了。
说到这里,妈妈肯定能发现这和老人们的说法有出入。很多老人们传统地认为,月子应该是一个月,即30天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老人不了解产后妈妈身体恢复的情况,也是因为被“月子”这样的称呼误导。
由于老人们错误地理解,很多妈妈在产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第31天开始,就开始接手一切家务劳动。其实,这是对新妈妈的一种伤害,希望这种现象能够随着“科学坐月子”的科普而逐渐改变。
而科学坐月子,则是指在产褥期这段时间内,妈妈能通过一些科学、系统的护理方式,让身体尽快且顺利恢复到孕前状态,让心理得到调整并适应“妈妈”新角色的过程。
科学坐月子的好处
科学坐月子的过程中,虽然妈妈还是避免不了由于身体的亏损而感到些许的疼痛,由于带娃的生疏而感到些许的茫然,但由于科学的护理方式,妈妈能够逐渐感觉到身体的舒适,身心的放松。
促进身体恢复妈妈孕期身体会有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产后身体会有一定的损伤。通过科学坐月子的方式,能让妈妈在饮食上摄入均衡的营养,在洗漱上保证身体的清洁,在运动上促进血液的循环,进而使得身体各项机能以及伤口顺利地恢复。
利于身心健康产后妈妈(尤其是第一胎的妈妈)会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心理转变期。分娩后,妈妈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剧烈变化,妈妈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再加上自己还要面对身体的不适、角色的转变、育儿的茫然……妈妈会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情绪会受到非常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发展成产后抑郁。
月子期间,妈妈刚好能够有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让妈妈逐渐适应家庭角色的大转变。通过科学坐月子,妈妈能够得到科学的护理,也能懂得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试,以及使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宝宝。这样一来,妈妈也能适应“妈妈”这样一个新角色,也会逐渐适应未来的育儿生活。
说完了科学坐月子的好处,妈妈肯定很想知道科学坐月子的过程。别急,后面会进行详细说明。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简单列举科学坐月子的几个要点。对于更加详细的内容,请妈妈们继续关注后续内容。
科学坐月子的几个要点
穿着:选择轻薄、宽松的纯棉睡衣给大家说一下我“多么痛的领悟”。我是春天生的宝宝,当时由于天气比较寒冷,自己也深知月子里保暖的重要性,于是孕期为自己准备了很厚的法兰绒睡衣。结果,因为产后的多汗、病房的密闭、被子的捂热(一掀被子就被要求盖上),穿着单件厚重的睡衣的我,热了脱不得,在产后第二天,私处侧切处开始发炎……(这也是传统坐月子对妈妈的伤害)
不管是在什么季节坐月子,妈妈在准备待产包时,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给自己选择较薄一点的睡衣。原因除了我个人的经历外,也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房屋内都设有空调、暖气等可人为调节温度的设备,室内温度通常都不会过冷或过热。
月子里,妈妈穿上轻薄的睡衣,冷了可以加被或穿衣,热了也能少盖或脱衣,这样,妈妈的身体就能够保持比较舒适的状态。
在选购睡衣时,妈妈还要注意选择纯棉质地的、相对宽松一点的睡衣。这样的衣服吸水透气,妈妈在穿着时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乳腺管的畅通,能让自己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
饮食:注意食材多样化,保证清淡饮食传统坐月子的饮食中,从产后12天开始就会加入各种高汤,大吃大补成为了妈妈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的就是让妈妈摄入充足的营养以保证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分泌。
但实际上,高汤往往是高油的,脂肪的摄入过多会给妈妈的消化道带来负担,还会出现乳腺管堵塞的情况。此外,如果过分注重“大补”,也会导致妈妈荤类食物摄入过多(可能还会局限于只摄入某些荤食),素类食物摄入过少,从而造成饮食单一,出现某种营养过剩,某些营养缺乏的情况。
大吃大补是为了保证妈妈摄入充足的营养,这样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大吃大补的方式反而是错的。月子里,妈妈可以适量喝点高汤,但不能只大量进食滋补的食物。只要注意避开那些辛辣冰冷的食物,那些家里常吃的健康的食材,妈妈都应该搭配着吃。
妈妈每天应该保证摄入不少于12种食材,每周摄入不少于50种食材,注意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就能从食物中获取尽可能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身体所需。
起居:娃睡娘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妈妈充足的睡眠,关系着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月子里,妈妈要注意让自己多放松,多休息。
月子里,妈妈唯一的“工作”就是奶娃,所以妈妈的睡眠通常会受到宝宝的影响。妈妈应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做到娃醒娘醒,娃睡娘睡的状态,让自己每天睡够8~9个小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活动:尽快下地,适当运动产后,妈妈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尽量早的下地活动。下地越早,身体恢复得越快。
顺产且没有侧切或撕裂的妈妈,产后当天就可以适当下地走动走动了。顺产有伤口或剖腹产的妈妈,也可以遵医嘱在出院后下地活动。
月子里,妈妈不要完全静养,卧床休息时,也可适当活动活动四肢。妈妈不要总是仰面朝上地去躺,可以适当地去翻身,或请家人帮忙按摩一下四肢,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的问题。
洗漱:适当洗漱,保持身体清洁妈妈产后会大量出汗,下身还在排着恶露,喂奶时难免溢出奶渍,身上弥漫着汗味、血腥味、奶味,如果不洗澡,身上就会携带大量细菌,这样不仅不卫生,更可能引发感染。
每天早晚,妈妈都要坚持使用月子牙刷、牙膏刷牙。刷牙时,只需要用2~3根手指头捏着牙刷柄,将牙刷伸进口腔中轻轻做水平震颤。每次饭后,妈妈还要喝几口温开水或使用漱口水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住院期间,妈妈可以请家人帮忙擦浴。出院后,若身体状况良好,在做好防寒措施(关窗,调节水温和浴室温度)后,妈妈就可以洗澡了。妈妈需要根据天气情况以及个人的习惯选择洗澡的频率。如果妈妈的体质相对较差或者是剖腹产,则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以及伤口愈合的情况安排洗漱。
关于洗头,一般建议在产后10天再洗头,且注意控制洗头的频率,一周洗1~2次即可。
【腻妈说】
经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妈妈的身体和身心都会产生非常大的转变。妈妈产后势必要经历一个恢复过程,而坐月子就成了妈妈身体以及身心恢复的关键期。
传统的坐月子放在现在来看,是非常不利于妈妈产后恢复的。妈妈只有得到科学、全面的护理和调养,才能更快地恢复到孕前状态。
准妈妈们,快带上家人一起学习“科学坐月子”吧。
我是@腻腻妈,坚持更新育儿知识。目前已发表“辅食添加”、“如厕训练”、“入园准备”、“绘本阅读”等系列文。想了解更多养育宝宝的知识,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