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500克的“巴掌宝宝”出院啦!曾3次遭遇死

摘 要

  出生仅500克的“巴掌宝宝”出院啦!曾3次遭遇死亡威胁 2020-06-17 21:26:55 今日新讯 长江网6月17日讯 6月17日,34岁的方女士(化姓)小心翼翼地抱着女儿晴晴,从武汉儿童医院出发回家。

出生仅500克的“巴掌宝宝”出院啦!曾3次遭遇死亡威胁 2020-06-17 21:26:55 今日新讯

长江网6月17日讯 6月17日,34岁的方女士(化姓)小心翼翼地抱着女儿晴晴,从武汉儿童医院出发回家。2月6日早产时,方女士怀孕才24周,晴晴体重也只有500克,胳膊只有成人食指那么细,一只手就能把她托在掌心。

医院为晴晴颁发的早产儿“毕业证书”。通讯员张祖国 摄

当时,武汉医疗资源紧张、医护人员面临巨大压力。武汉儿童医院的医生一边救治新冠患儿,一边严密监控晴晴状况,为小生命助力。

经过130多天的奋力拼搏,武汉疫情缓解,晴晴也创造生命奇迹:3次从死亡威胁中挣脱,她的体重增加到2680克,发育良好,可以出院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

“感谢你,在疫情最严重、情况最艰难、医生也害怕的时候,用你顽强的求生欲,给我们带来鼓励和信心。”送晴晴出院的时候,救治她的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再三感慨,“她是我们的阳光!”

据悉,晴晴是湖北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也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

新冠疫情下,“巴掌宝宝”突然降临

方女士(化名)结婚多年才怀上第一胎,全家人非常珍惜。1月31日,她怀孕23周,突然有些出血,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被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

妇女怀孕时,子宫如同口袋,牢牢兜住胎儿。临产时,“袋口”也就是宫颈口才会打开,让胎儿顺利降生。但是宫颈机能不全的女性,“袋口”是松弛的,胎儿稍长大点就容易“兜不住”,导致流产或早产。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周女洁琼介绍,80%的宫颈机能不全是由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多数女性孕前并不知晓。

当时,新冠病毒肺炎正在武汉传播。武汉交通封锁,医疗资源紧张,医院正面临巨大挑战。方女士和家人恳求“请一定保住宝宝”。医生决定安排她住院保胎,争取让胎儿在母体内多发育一段时间。

6天后,晴晴迫不及待地出世了。当时,她体重仅500克,身长20厘米,浑身青紫,几乎没有心跳和呼吸。

晴晴出生第一天,胳膊和成人手指一样细。医院提供

紧接着,一场“生命保卫战”紧张展开。

抢救10分钟,“巴掌宝宝”终于有了心跳

孕周小、体重极低,新生儿早产后就面临抢救。为此,在晴晴出生前,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就联系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在晴晴出生前,新生儿内科已规划好抢救流程、做好预案,并做好模拟训练,准备好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药,只待孩子一出生就上阵,给她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然后用温箱带回儿童医院继续救治。

回忆起当时情况,护士长黄砚屏眼睛都湿润了:“那时疫情很严重,我们穿着防护服,抢救不一会就挥汗如雨。但看到孩子10分钟后有了微弱心跳,开始挥动小手,我们兴奋极了,浑身是劲。”

为了保证后续的抢救治疗,需要立即打通晴晴的静脉通道,给予注射药物和补充营养。但晴晴的血管细如发丝,比普通针头还要细;皮肤角质层还没发育好,皮肤像果冻一样嫩,无法承受常规穿刺。黄砚屏当机立断,直接利用尚未闭合的脐带静脉做穿刺,将导管通过脐静脉注射药物、补充营养,“抢建”了珍贵的“生命通道”。

随后,医护人员把晴晴放进转运温箱,捏着复苏气囊,推着她一路狂奔,转往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继续救治。平时要走10分钟的路程,当时只花了5分钟。

3次面临死亡威胁,早产儿顽强闯关

因为严重的出生窒息、呼吸衰竭,到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又经过了1小时抢救,晴晴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健康新生儿的Apgar评分满分为10分,她只有2分。

“救治极低体重早产儿, 容错率 特别低,治疗就像走钢丝,必须维持完美平衡。体温偏差1℃,就会增加死亡率和后遗症风险;补液多10毫升,也可能影响她的生命体征。”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曾凌空介绍,晴晴遭遇了早产儿的所有常见并发症,3次面临死亡威胁。

曾凌空主任(左)和黄砚屏护士长为晴晴做检查。通讯员张祖国 摄

曾凌空回忆,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良,需要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一般1支就行,晴晴注射了十多支。好几次,感觉晴晴情况好转,医生尝试摘掉呼吸机,可她马上缺氧,心率下降、浑身发紫,不得不戴回呼吸机;治疗中途,晴晴还曾突发脑积水,还不断扩大,直到两三周后才开始好转;有段时间,晴晴血压不稳定,如果大哭两声,就可能血压上升、脑血管破裂。

“这是最严重的3次,连医生都感觉 治不下去了 ,濒临放弃。最后,是晴晴依靠顽强的生命力,配合我们的治疗,挺了过来。”曾凌空说。

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晴晴屡闯难关,坚强长大,从“巴掌宝宝”变成粉嫩小人儿,从刚开始每次只能吃0.5毫升奶,到现在能一次吃完40—60毫升奶,皮肤变得红润,体重也增加到2680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出院标准。

“她是疫情阴霾下的阳光”

武汉儿童医院是武汉唯一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开辟了新冠病毒感染隔离病房,收治着武汉市新冠患儿和新冠产妇的宝宝,最多时有近30名新生患儿;还有2个新生儿病区收治非新冠感染的生病新生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巨大,却都心系晴晴的救治情况。

“每天上班下班,我们这些 临时妈妈 都要问问晴晴的状况。只要她状态好,大家都会受到鼓舞:这么小的宝宝都在努力求生,咱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黄砚屏说。

晴晴100天时,方女士夫妻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学喂奶。通讯员张祖国 摄

出生100天时,妈妈方女士第一次把女儿抱进怀里,给她喂了30毫升奶。6月17日,方女士更加激动:这次能把女儿抱回家了。

黄砚屏告诉记者,晴晴在医院备受宠爱,性子也急,只要换纸尿裤或喂奶晚了一点,就会号啕大哭,发泄“不爽”,同事们觉得这是“生命活力”的声音,很动听,回家后可能需要慢慢适应。而方女士则心疼地答复:回家后要接着宠,等再长大点,再教她学忍耐、讲纪律。

晴晴100天时,方女士夫妻去探视,一家三口首次同框。通讯员张祖国 摄

送晴晴出院时,“临时妈妈”们给她写了100多张祝福卡片,祝愿她健康成长。曾凌空则再三感谢晴晴:“她是疫情阴霾下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了鼓励和信心!”(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王琛 高琛琛 薛源)

【编辑:张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