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随着胎宝宝一天天长大,孕妈妈除了在形体上出现极大的变化之外,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及对营养的需求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抽筋是孕期最常见的一种生理表现,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常发生在小腿或者脚踏处,持续时间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不等。
那么,为什么孕期会很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呢?
一般情况下,抽筋都是由“缺钙”引起的。女性在未怀孕之前身体的摄取的钙质只供母体一个人使用,但是怀孕之后由于胎儿的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的钙质,而这些钙质都是来自于母体。所以,在孕期的时候随着孕妈妈身体对钙质的需求增大,而摄取量提升并不明显,就会出现缺钙的情况。
因此,在孕期的时候孕妈妈服用一定剂量的钙质补充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什么缺钙会引起抽筋呢?
钙是人体含量大的无机元素之一,约占人体体重的1.5—2%,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它除了能够维持骨骼的基本机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稳定人体内神经功能的兴奋性。当人体血液内的钙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时候,神经系统的这种稳定平衡就会被打破使得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严重时则会出现抽筋。
孕妈妈在孕期应该如何补钙呢?
孕期补钙,许多孕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吃钙片或者液体剂。这是一种快速补充体内钙质含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孕妈妈的首选方式。孕妈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达到补充钙质的效果。
1、健康饮食,适量的奶制品和豆制品。在孕期不仅是对钙质的需求增大,身体内其它营养成分的需求也会随着胎宝宝的发育而增大。所以,孕妈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饮食。除此之外,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钙含量较高的奶制品和豆制品,比如牛奶、奶酪、大豆等。
2、适当的户外运动。补钙效果好不好,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摄入的钙质是否能被身体吸收。适当强度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的合成和钙的吸收。所以,建议孕妈妈在天气温和的情况下尽量外出活动一下,但是也要做好防晒措施。
切记不要剧烈运动。
孕期对孕妈妈来说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身体变化引起不适之外还有精神上的压力、失眠等问题,所以孕妈妈除了保证胎宝宝的健康之外也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和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