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刚出生Papi酱就忙搞笑,别人在产后抑郁,她却

摘 要

  文|全文共2451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躺在沙发上刷微博,突然看到Papi酱官宣已经生子说自己:终于卸货,太了不起了,还不忘在评论区和闺蜜聊两句。在一众“谢谢大家,感谢宝贝来到

文|全文共2451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躺在沙发上刷微博,突然看到Papi酱官宣已经生子说自己:终于卸货,太了不起了,还不忘在评论区和闺蜜聊两句。在一众“谢谢大家,感谢宝贝来到身边”的明星当妈声明中可谓一股清流,不愧是集美貌和才华与一身的顶流搞笑担当。

同样是当妈,有的人在给自己点赞,有的人在等一句夸奖。粉丝群里的新妈妈,有天发了一段文字,说她产程十几个小时生下儿子,躺在病房侧切的伤口还在疼,婆婆公公一群人呼啦啦进来,只顾围住孩子夸好看,根本没人想起她这个“刚从鬼门关”回来的人.为此,她觉得伤心又难过,连照顾孩子都提不起精神。

每个新妈妈都欠自己一句:我真了不起

《纽约》杂志编辑珍妮弗·辛尼在TED演讲中说:为人父母堪称成年后最突然也最戏剧的人生转折点之一。

怀孕生孩子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能算得上是一次“创伤事件”。十个月的“带球”生活、体重的激增、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再加上产后的睡眠不足,十个妈妈有九个,都会觉得情绪低落甚至在月子里暗暗哭泣。明明自己如此不易,但家人的关注却都在孩子身上。

看到Papi酱声明的第一时间,怀着八卦之心去翻了她的小号,她在上面写:“真是太疼了。”再联想到在怀孕期间,Papi酱在视频中展示自己情绪崩溃,在节目中大聊孕期焦虑。

我不禁陷入沉思,如果妈妈们都能像她那样真实,心里会不会好过一点,产后抑郁会不会好一点?

曾经去探望一个当妈妈不久的朋友,刚刚进门就听见她在哭。忙坐在旁边安慰着,才知道她乳腺炎发作,严重到不能给娃哺乳。疼痛加内疚,让她情绪崩溃,说自己不是称职的妈妈。

是啊!刚当妈妈难免遇到各种状况,手忙脚乱也未必能将宝宝照顾的万无一失。所以就很容易陷入一边想让家人肯定自己不容易,一边又内疚自责的情绪中去。

不妨像papi酱一样,别等着别人来夸,毕竟有多难有多不容易只有自己知道。多对自己说说“我真了不起”“我真棒”给自己打气加油。

“自我”是产后抑郁情绪的一剂良药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照顾一个新生婴儿,几乎要占去妈妈的全部时间。大宝出生的第一个月,我身在异乡,没有一个自己的亲人,还要每天在喂奶、哄睡、换尿片中无限循环。再加上孩子肠绞痛,经常在半夜毫无来由的嚎哭,彻底把我推向了抑郁的边缘,

刚出月子就被老公拉去见了心理医生,医生建议我可以重新开始做手帐。在孩子小睡的空隙,抽出十分钟时间,即便每天只能写几行字,画上几笔,也要坚持下去。重要的是要给自己留出那么一段时间和空间,完全隔绝“妈妈身份”,回归自我。

在我看来,Papi酱是很“自我”的,所以才会在节目中大方地说自己没什么理由一定要去老公家过年,自己过自己的就好了啊!也正是因为这份自我,才让她在当妈的第一时间不是晒出孩子,也不是感谢生命中出现了小天使,而是给自己鼓掌喝彩。

“自我一点”是解决产后抑郁情绪的一剂良药。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后,我每天都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或者是写写,或者是画画。并且渐渐发现自己的情绪日渐平稳了,对于孩子也没有那么焦虑了。

所以如果你也是备受情绪困扰的产后妈妈,不妨学学Papi酱,放松一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没事儿多夸夸自己。忙里偷闲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长大,你会发现:在宝宝的生命早期,妈妈有个好心情其实更重要。

跟法国妈妈学点什么?

网友们都说Papi长得像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不知道她的育儿风格会不会也像法国妈妈那样优雅洒脱。曾经看过一本叫做《法国妈妈育儿经》的书,美国妈妈在法国大开眼界,才知道育儿可以如此轻松!

由于工作需要,我曾在美国生活了几年,我发现中美育儿的共同之处都是“太过紧张”。我们紧张孩子智商能力,美国家长担心孩子人格发展。

前几年引起妈妈们共鸣的《塔利》讲的就是一位美国主妇的产后抑郁,但是确实鲜有听说圈里的法国妈妈“产后抑郁”。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他国育儿经验,在保持自我上,我们至少可以和法国妈妈学学这几点。

1、怀孕只是一个过程

一位怀孕的法裔同事,32周还在办公室和我们喝咖啡,我问她不担心孩子么。她对我说,这个问题太奇怪了,她又不是在喝毒药。相比我们一怀孕就如临大敌,家里人摩拳擦掌的情况。法式怀孕简直太有平常心了,该吃吃该喝喝,健身旅游什么也不落下。

妈妈们大可不必紧张,要相信生命自己的力量。如果胎儿那么脆弱,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早就灭绝了。只要营养均衡心情舒畅,保持必要的产检就可以轻松地度过孕期。如果太过焦虑,总是去克制自己的真实需求,甚至像长辈们要求的那样,不化妆、不吃冰激凌,不旅游。真的很难保证产后心态平稳。

2、孩子不是宇宙的中心

在《法国妈妈育儿经》一书中提到,在法国,常会看到以下奇迹般的场景:虽然有小孩在家,大人们却能不受打搅地喝咖啡、聊天。

法国妈妈经常和孩子说“等一下”,即便是几个月的小婴儿也要学会度过自己的夜晚,学会按时吃奶。所有的日程安排不是基于孩子,而是基于妈妈。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会渐渐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

新妈妈常常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把婴儿当成宇宙中心,但这样只会制造一个需求无数的婴儿,于是一边满足他,一边又埋怨他夺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将生活重点重新放回自己这里,必要的时候寻求协助,细节上别孜孜以求。换个好心情,亲密陪伴宝宝不是更好么?

3、至少给自己留一张桌子

女作家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称,女人要想自由,要有一间自己房间。

然而现实中的带娃妈妈,却连自己的一个书桌都没有。除去现实原因造成的空间逼仄,对个人空间的不重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闺蜜告诉我,自从生了孩子,自己的书房就成了育儿嫂的房间,梳妆台上摆满了暖奶器、纸尿裤和屁屁霜。

但其实,为了保持自我,我们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即便不是一个房间,至少也要有一张书桌,一方化妆台。

摆上自己喜欢的书本文具、限量版化妆品,拿走孩子的东西。至少等孩子睡了,在这张桌子上,我们还能召唤回当年的“宇宙无敌美少女。

枕边育儿寄语:

婚姻观刷新我们的认知后,“独立”的Papi酱又加入了妈妈阵营。希望她能给我带来更多关于育儿的新思考。生完宝宝之后,你有没有迷失自我,是什么让你重新乐观起来的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比“明言明语”更可怕的是“明式育儿”,家长控制的根源还是自卑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避开这些误区,更利于培养优秀孩子

恭喜!蔡少芬三胎喜得麟儿,为何有些家庭总要拼“儿”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