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7日 19:05:47
来源:同花顺财经
圣达生物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于2017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素和生物保鲜剂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为全球生物素、叶酸、VB2主要供应商,长期致力于维生素、生物保鲜剂、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主要产品为生物素、叶酸、VB2等维生素类产品和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聚赖氨酸等生物保鲜剂类产品。 主要产品生物素目前主要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日化等领域;叶酸目前主要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药品等;乳酸链球菌素及纳他霉素,具体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及方便食品等的防腐保鲜。 公司主要产品如下图所示: 公司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如下图所示: (二)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大宗原料价格走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与节奏,建立安全库存与战略库存。公司通过规范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筛选出优秀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原料供应的高品质与稳定性。对于大宗原料,公司实施集团化统一采购,以规模优势提升议价能力,显著降低成本。对于大型设备,公司成立招标办,借助阳光供应商管理平台,有效地增加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及竞争性。近年来,ERP供应链体系的全面建设与BI商业智能系统的导入,使得公司采购管理进入数字时代,实现了信息化飞跃,促进了成本的精细管理。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紧贴工业4.0时代脉搏,依托设备集散控制DCS系统,在部分关键产品车间已实现智能制造和数据驱动,不仅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数量,并且通过机器、仪表的精细化过程控制,规避了人工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同时,智能制造通过全过程的数据记录、收集和整理,并对核心参数的生成过程曲线,方便了质量分析和管理、过程认证和故障排查等工作的开展。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按模式可分为直接向终端用户销售和与国内外专业的维生素及食品添加剂经销商合作由其代理的销售。公司的营销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近年来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在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建立起来的市场口碑与美誉度赢得忠实客户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建立应用团队与扩宽产品应用领域,打造“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进一步增强与客户的黏度。 通过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公司已形成制造端、销售端、供应端和财务端信息的数字化联通,能根据经营大数据支持更加高效的决策,提升业务效率,减少运营风险。 (三)行业情况说明 (1)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其下游的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总体需求稳中有增。我国已成为世界维生素生产中心,是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中国企业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取得了国际竞争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素的企业之一,为全球生物素、叶酸主要供应商。根据博亚和讯统计,2020年我国生物素前五大供应商占据全球95%的市场份额,其中圣达生物为前五大供应商之一;2020年圣达生物位列我国叶酸前四大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生物素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0.21%,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叶酸销量同比增长17.90%。 (2)生物保鲜剂 目前生物保鲜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及方便食品等行业,总体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生物保鲜剂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驱动因素:一是下游食品行业的稳步增长带动了生物保鲜剂需求的增加;二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对生物保鲜剂认知度的提升,对“高效、安全、无毒、无残留防腐剂”食品的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对生物保鲜剂需求的增加,生物保鲜剂有望逐渐替代化学防腐剂;三是生物保鲜剂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带动了对生物保鲜剂需求的增加,特别是2018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果糖基转移酶和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等7种扩大使用范围的公告》,新拓展的应用范围包括了酱腌菜、面包和糕点,市场非常庞大。 我国生物保鲜剂产业的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人力资源与成本也较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行业以及生物制造产业的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为生物保鲜剂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因素。随着生物保鲜剂应用范围与应用程度的不断拓展,国内生产企业在发酵工艺、提取工艺、质量管理、应用研究等方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保鲜剂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保鲜剂生产的企业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同时生产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聚赖氨酸等生物保鲜剂产品的企业之一,是生物保鲜剂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获得浙江省行业隐形冠军、浙江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称号,在全球食品添加剂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公司克服维生素市场低迷、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等诸多困难,抢抓机遇,努力发挥自身各项优势,通过生产创新降本,推进产能优化和技术升级等手段不断提升效益,实现营业收入39,013.54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3.3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55.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8.98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68.37%,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0.93%。其中,公司食品添加剂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乳酸链球菌素销量同比增长32.1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43%,聚赖氨酸销量同比增长668.8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1.49%;维生素类产品生物素销量同比增长90.21%,叶酸销量同比增长17.90%。 (一)经营能力持续增强 1、稳步推进产业链建设、促进产能释放、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提前预判市场竞争变化,谋划供应链布局,推动市场净化战役,促进公司产能的最大释放,保证了公司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高,提升了公司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实现了五年来销量增长最多,增长率最快的成绩,增长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 子公司安徽圣达、通辽圣达基地优势突显,在公司产业链布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报告期内,安徽圣达运营能力显著提升,持续性地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通辽圣达充分发挥了其资源优势,在稳步推进热电改造的同时,实现了蒸汽的对外出售,进一步扩展盈利手段,提升盈利能力。 2、完善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控 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造成的供应商产能受限,原料采购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公司通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现场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形成规模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推进数字化工作进程,不断完善数字自动化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制造端、销售端、供应端和财务端信息的数字化联通。通过搭建物流管控平台,统一管控物流费用,分别实现圣达生物和新银象物流成本下降24%和13%。数字化管理,经营大数据支持,提升业务效率,减少运营风险,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环保生产工作,持续深化“四全、两要、一张网”的管理模式,提前筹划,圆满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守牢安环底线。 (二)强化引才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依托集团化引才体系,增加引才渠道,加快引才力度。上半年持续开展各项人才申报和引进工作,完成启明计划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省级引才计划省级人才、青年人才等申报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持续推动,为公司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从而助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圣达研究院在人才、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方面为公司及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公司上半年获得“台州市重点实验室”、市级存量型总部企业认定等荣誉称号。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生物素、叶酸和生物保鲜剂,生物保鲜剂产品目前主要包括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报告期内公司上述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供应结构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变化、竞争企业进入或退出本行业、技术进步等。未来公司将通过加大环保投入、产能供给,以平缓市场供需矛盾带来的价格波动,同时公司将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以及新市场拓展,通过开辟新的市场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不断提升产品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巩固公司主要产品的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如果未来上述系列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不利变动而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前述风险和竞争,将可能导致公司利润率水平有所降低。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物素及叶酸的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为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价格受石油和经济周期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因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盈利产生较大影响。尽管公司采取了根据市场预测调整采购计划、将产品售价与原材料采购价格挂钩、与重点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优化物流管理、实施最佳采购和储存批量、改进工艺路线以降低单位产品物料消耗水平等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但由于行业周期波动、原材料供应格局变化、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不可预见因素而导致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在未来仍可能给公司生产成本、盈利能力等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3、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生物素和叶酸的市场增量需求主要依赖于下游饲料添加剂行业、食品添加剂行业、医药等工业领域的市场需求;生物保鲜剂依赖于下游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以融入全球饲料产业、医药产业、食品产业链为长期发展目标,与全球大型饲料、食品饮料企业、维生素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48%、32.03%、30.59%、31.12%和22.05%,前五大客户的需求对公司的整体销售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未来公司主要销售客户因其产品经营策略、存货管理策略或整体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进而调整或减少对公司产品订单的结构和规模,将有可能对公司的产品销售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如果主要客户出现重大经营或财务风险,将可能使公司承担较大坏账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公司自营出口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3%、57.53%、54.46%、56.53%和47.77%,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出口主要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业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公司共持有外汇货币主要为4,876.65万美元,以外币结算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128.52万美元。如果未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外币资产价值,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并给公司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为: (一)市场及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素和生物保鲜剂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历经多年的市场磨砺与竞争挑战,已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生物素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0.21%,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叶酸销量同比增长17.90%。在生物素领域,公司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产销量和出口额连续多年行业领先,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30%;在生物保鲜剂领域,子公司新银象为全球乳酸链球菌素及纳他霉素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具备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ε-聚赖氨酸盐酸盐三个系列产品产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作为乳酸链球菌素行业标准和纳他霉素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行业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食品添加剂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其中乳酸链球菌素销量同比增长32.15%,聚赖氨酸销量同比增长668.86%;维生素类产品生物素销量同比增长90.21%,叶酸销量同比增长17.90%。 公司凭借领先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赢得了国内外主流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拥有长期稳定的高端客户群。在维生素领域,公司深度合作诸多全球跨国企业集团以及国内知名饲料及养殖企业;在生物保鲜剂领域,公司与国内外大型食品、饮料制造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树立了行业知名品牌形象。 借助品牌优势,为公司现有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市场空间,也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快速进入市场的途径,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产品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一体化战略优势 公司深入贯彻前、后一体化战略,充分整合发挥下属各公司资源优势协同共享,稳步推进产业链建设。前向一体化依靠不断优化创新的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持续组织开展、推进各种认证工作,优化供给侧,已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欧洲CEP认证(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收获由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颁发的生物素CEP/COS证书,使得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该证书的原料药生物素生产厂家;并且成功完成生物素印度注册,实现向药品IPA发展。 后向一体化通过在安徽、通辽布局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打造安徽合成基地、通辽发酵基地,从而为公司维生素系列、环保型水基聚氨脂系列等产品和食品保鲜、清洁标签等发酵类产品提供上游原料支撑和产能补充。其中,通辽圣达充分发挥了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打造工业生态化的绿色循环模式,以副产物再利用为导向,推进技术研发,已初步实现若干条“原料-生产资源-产品”间的有效循环技术路线开发,实现了蒸汽的对外出售,进一步扩展盈利手段,提升盈利能力。 (三)技术研发与工艺创新优势 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市级院士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及省级研究院。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发关系,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和向生产应用的持续转化。在生物素生产方面,公司掌握多套生物素生产工艺,并选用更加环保安全的工艺路线生产生物素,拥有生物素手性内酯制造方法、化学酶法合成生物素中间体内酯方法等核心技术;在叶酸生产方面,公司通过简化生产工艺、优化合成工艺,降低叶酸的生产操作难度,提高叶酸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幅降低了叶酸生产用水量,减轻了公司的环保压力。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实用新型2项,获得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重大维生素产品(D-生物素)全生物合成技术和绿色制造示范,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四)企业文化和人才管理优势 公司秉承“客户至上、以人为本、专业进取、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经营,持续改进管理,保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依托集团引才体系,增加引才渠道,有效推进人才供应链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升员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完成启明计划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省级引才计划省级人才、青年人才等申报工作。通过人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举措,塑造了一支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人才队伍和长期稳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管理团队,助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