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二:咸安区残联理事长卢静
左一:咸安区残联康复股股长张小红
中间:《健康咸宁》主播老蒋
右二: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兼妇产科主任赵雪琼
右一: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雷慧
咸安区残联在残疾预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卢静理事长:我想通过这个平台,谈谈对残疾预防工作的认识。
首先,是关于做好残疾预防工作的意义。大多数的致残原因,是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是可以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如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通过早期干预,是可以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做好残疾预防不仅可以保护人民健康,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保护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能推动社会进步。
结合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中残联在“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启动了残疾预防试点工作。2016年,咸安区被定为100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之一,试点工作周期为5年。这对探索、推进我区的残疾预防工作是一个良机,为此,我们也推进了很多相关重点工作。
一是孕产妇产前筛查项目。该项目授权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实施。每年都按项目要求完成了400例孕产妇产前筛查诊断任务。2018年完成了912例孕产妇产前筛查诊断任务。5年间,此项目投入资金125万元。
二是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项目。该项目授权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实施。我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建档率已经达到100%,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网络和信息传送系统,普遍实行双向转诊。每年都按项目完成110例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任务,投入资金共计16余万。
同时,自2018年起,我们大力推进“0-14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实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全覆盖。2020年为336名有需求的康复儿童实施项目救助,补贴资金超过351万元。目前,根据省、市残联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正在着手残疾儿童家庭生活补助相关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家庭生活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家庭手中。
三是残疾评定工作,为全国残疾人大数据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同时做好残疾预防宣教工作,实行群防群治,残疾预防才能取得真正实效。我们会利用(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助残日、(8月25日)残疾预防日等残疾人节点,开展残疾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广播、问卷答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对残疾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如何保证自己生产下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呢?
赵雪琼主任:预防儿童残疾当然是以预防为主,首先要从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开始、到孕期加强产前筛查、到最后有效控制缺陷儿出生。
以前老一辈人生孩子受条件限制,孕期检查少或干脆都没有做检查,所以有些孕妈妈怀孕后自身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影响了妈妈和宝宝的生命健康,导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残疾儿童的出生率居高不下。特别是最近几年二胎和三胎生育政策放开,高龄孕产妇明显增加,全社会对母婴健康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关注。
除了注意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外,产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情。
孕前要做哪些检查和准备呢?
赵雪琼主任:大家准备怀孕前3-6个月,除了改变一些以前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比如熬夜、抽烟、喝酒等)或提前半年脱离有辐射或接触化学有毒物质的工作环境,还可以到我们医院门诊妇保科做免费的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糖、白带常规、精液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基本检查,排除或控制基础疾病,将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
如果以前有过胎停、死胎或畸形儿等不良孕产史的,还需要去上级医院做染色体基因等遗传方面的优生优育检查。
怀孕后要做哪些宝宝畸形筛查的检测?
赵雪琼主任:宝宝从一个细胞到发育成一个生命的胎儿历经280天,生命是一个连续的发育过程,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做相应的畸形排查。胎儿发育异常一般分神经智力发育异常和结构异常两类(内脏器官、四肢等)。
宝宝的发育筛查主要有血清学筛查和超声筛查两大块。具体如下:
1、孕早期(5-12周)
如果怀孕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b超检查,排除宫外孕、确定孕周及预产期,让孕妈妈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去当地计生部门领取“免费生育手册”,在早孕期(12周前)到我们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档案,做初步的高危孕检筛查。主要查基础血压、体重、血常规、血型、凝血、肝肾功能血糖、孕妇传染病、甲功等基本检查,还有第一次胎儿畸形筛查---超声NT检查等(TAN唐氏儿)这是保障胎儿健康的第一步。
2、孕中期(12-32周)
唐氏筛查和NIPT检测两种:在孕15-23周时通过抽孕妈妈的外周血检测胎儿的发育是否异常,主要针对的是胎儿先天愚型21、18、13三体综合征,也就是智力低下的胎儿畸形筛查。(NIPT免费);
超声检查:在孕18-24周大排畸检查(胎儿内脏结构、脊柱、四肢等);胎儿必查的六大畸形: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良;
糖耐量检查:在孕24-28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羊水穿刺:对唐氏筛查和NIPT检测高风险或超声检查异常或有遗传因素需做产前诊断的孕妈妈建议在孕28周前周做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畸形。
3、孕晚期(32-36周):胎儿超声小排畸检查(心脏、肾脏、膀胱、肠管等)。
4、新生儿出生2-28天免费5项代谢性疾病及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查。
对于双胎等高危孕产妇特殊人群怎样筛查?
赵雪琼主任:随着最近几年二胎和三胎生育政策放开,高龄高危孕产妇明显增加,妊娠风险及缺陷儿出生率也明显上升。
1、仔细询问孕前病史、控制基础病。重点询问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肥胖、肾病及心脏疾病等;询问既往生育史,本次妊娠是否为辅助生殖治疗受孕;两次妊娠间隔时间,记录高位因素;
2、加强妊娠风险评估并告知孕妇妊娠风险。包括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和死胎等;
3、规范补充叶酸和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及时规范补充钙剂和铁剂,根据情况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
4、加强妊娠期超声(妊娠20-24周,行大排畸超声筛查和宫颈长度测量、6-10周超声双胎分类)、NIPT筛查、重视GDM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FGR的诊断,建议必要时绒毛穿刺取样术或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
对孕期出现的高危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预防儿童残疾从孕育源头做起,控制出生缺陷,减轻社会负担,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儿童神经发育包括哪些?
雷慧主任:1、感知的发育
①出生儿的视觉器官已相当完善、发育迅速,生后几天能辨别光亮,能辨别红色及蓝色,一个月左右能注视物件,4个月能认人。
②听觉反应于一个半月开始,二个月能寻找出生的方向,三四个月能辨别母亲声音。
③嗅觉,三个月对强烈气味有反应。
④味觉,新生儿味觉反应敏感,能辨别甜与苦。
2、反射
反射是基本的神经活动方式,出生后数小时可出现腱反射,二个月以内还有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属于生理现象。
3、运动的发育
表现如下的规律:①“头尾”发展,即运动功能自头端向足端发展(唇、眼、颈、腰、上肢到下肢);②从泛化到集中:③自近到远,即协调运动先出现于最近身躯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④“正性”的动作(抓握、站起、往前走)先于相反的动作(放下、坐下、停步);⑤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的规律。
正常发生时间是:二三个月会抬头,四五个月伸手抓物,六七个月能独坐,七八个月会爬,十个月左右扶站,一岁左右扶走,十二至十五个月会独立行走。至两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
4、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关系。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语音而后会应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先名词而后动词、形容词、介词等。-般生后二个月即“咿啊”,6-7个月发“爸、妈”音,8-10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渐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并学会短句,二三岁时思维、语言发育迅速,模仿性强,语言发育较完善,已能朗诵及唱歌。
小儿智能发育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开发小儿的潜在智能,合理营养、早期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进行高危儿干预?
雷慧主任:高危儿包括高危胎儿和高危新生儿,是指胎儿或新生儿有病理改变或生理缺陷,或因孕妇有高危因素而严重威胁胎儿或新生儿。如果因各种因素引起儿童中枢神经损伤,使中枢神经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即称中枢协调障碍。
高危因素:
⑴出生前因素。
①孕母感染病毒,如风疹、流感、梅毒等。孕母患病用药,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羊水混浊。
②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等。
③孕母患病及用药,母重度贫血、糖尿病、服用不适宜的药物质刺激激素等。
④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羊水混浊。
⑵围产期因素。
①早产儿,包括早产、小样儿、多胎、胎龄愈小发病者愈多
②核黄疸:血清胆红素 20mg/dl持续黄疸和重症黄疸。
③窒息:阿氏评分10分有诊断意义。
④异常分娩:如脐带绕颈,脱垂、胎头吸引,产钳造成颅内出血等。
⑶出生后因素。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②急性脑病。③持续惊厥。④头部外伤等。
新生儿窒息、早产、黄疽是目前脑瘫患儿的主要致病原因。
1岁以内的婴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小儿运动功能的未成熟性,也就是说脑瘫患儿与同龄儿相比,运动功能的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落后与停滞。
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从新生儿期就开始的丰富环境刺激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等。婴儿早期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所以,治疗开始的越早,疗效越好。三个月之内是最佳治疗时期。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容易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介绍一下残疾儿童救助政策和制度?
张小红股长:残疾儿童救助制度和生活补助制度
一、救助制度
1、救助对象
具有咸安户籍0-14岁诊断明确的听力残障、脑瘫、孤独症、智力残障、言语残障儿童。儿童身体状况稳定,有康复意愿且家庭成员配合。
2、救助标准
为每名0-6岁受助儿童补贴康复救助金16000元,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为7-10岁受助儿童补贴康复救助金10000元,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为11-14岁受助儿童补贴康复救助金6000元,训练时间不作要求。训练时间不足月数的,按救助对象实际训练月数补贴康复费用。
3、救助流程
残疾儿童监护人携带监护人身份证、残疾儿童户口本、有效诊断证明材料向残联提出项目申请。区残联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确定项目对象、救助标准、康复机构和救助经费补贴方式,并进行公示。
申请救助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可自主在全省定点机构中自由选定一家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选择异地定点康复机构的残疾儿童由咸安区残联审批同意,并明确补贴经费支付方式。
二、生活补助制度
今年六月,省残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在全省享受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在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训练的 0-6 岁残疾儿童家庭,每年补助 10 个月(不足 10 个月的按实际训练时长计算),残疾儿童家庭生活补助标准为每月500元,生活补助从2021年1月1号开始执行,坚持应补尽补,全面覆盖,着力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生活负担。
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主体,残疾预防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支持。在此,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帮助残疾人,全民来共同关注残疾预防,珍爱生命,预防残疾,享受健康。
“全国残疾预防日”有奖问答正在进行
答题即有机会获得奖品哦
怎么参与?
这样操作更方便
↓↓↓
1.第一步,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微信对话框回复【答题】【残疾预防】任一关键词,或在菜单栏点击“残疾预防”,即可进入答题页面
答题规则
活动时间:即日—2021年8月27日
答题期数:共10期,每期10题(5道单选、5道多选),今天(8月25日)为第八期
参与次数:每个ID每天均有3次答题机会
《健康咸宁》
《健康咸宁》是一档服务百姓健康生活的医疗卫生服务类节目,从市民就医看病为切入口,借广播媒体独有的热线和微信互动方式,为市民朋友提供求医问药的专业平台。
网络收听:蜻蜓FMAPP 、云上咸宁APP
微信互动:
微博互动:新浪微博@
热线电话:8252781
《健康咸宁》播出安排
直播:12:00-12:30
(FM95.9 咸宁交通音乐广播)
重播:16:30-17:00
(FM88.1 咸宁综合广播)
重播:19:00-19:30
(FM95.9 咸宁交通音乐广播)
咨询专家,请留言!
记者:蒋俊华
编辑:余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