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血量少?错了!它其实是这样的~|叶酸|溶

摘 要

  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困倦、心悸、胸闷、记忆力不集中、嗜睡,这些症状是贫血的常见症状,是临床血液病中很常见的一组症状。在我国低海拔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贫 血 对身


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困倦、心悸、胸闷、记忆力不集中、嗜睡,这些症状是贫血的常见症状,是临床血液病中很常见的一组症状。在我国低海拔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对身体伤害极大

,严重者还会出现神志模糊、晕厥等症状。

贫血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认为贫血就是指血量较少,但其实由于血量丢失导致贫血的病例只占极小部分。

贫血是“症状”,不是“病名”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自己患了“贫血”这种病,事实上,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

临床综合症状

。类似于发热、咳嗽或者腹痛一样,贫血只是多种疾病在人体所表现出的冰山一角。

● 红细胞生成减少

患者血量不变,但红细胞数量减少,这是因为

人体内缺少造血时所需的物质

,如铁、维生素、叶酸等,会引起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

等病症。

● 红细胞丢失过多

有些患者因为

大量出血,丢失血量

,随之

造成红细胞丢失过多

。比如因为外伤而导致大量流血,孕妇分娩时失血过多,月经量过大致使大量血液流失等等。

● 红细胞破坏过多

各种原因导致

红细胞破坏

,会出现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等继发溶血,从而表现为贫血。

在医院体检时,

血常规很容易确定是否存在贫血

,如果发现贫血,就要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对号入座摆脱贫血

贫血虽只是一个临床症状,但其背后也一定有原因,只有去除病因才能有效治疗贫血。根据原因不同,贫血可分为三个类型。

● 营养性贫血

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

为血红蛋白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如果缺乏,就会导致贫血。临床上,因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贫血很常见。

● 疾病贫血

不少人体检时发现贫血往往并不在意,殊不知,贫血会埋藏祸根,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征兆。

血液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肾脏病变、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可能导致贫血

老年人贫血一定要追查原因,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有

10%~40%的肿瘤患者合并贫血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可以先看血液科,也可以根据伴随症状看消化内科、内分泌、呼吸内科等科室,及时检查,以免贻误诊治。

老年男性或绝经后妇女,一旦出现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一定要追查原因,特别要排除消化道肿瘤。

● 药物贫血

常用的4类药物也会导致贫血,需要特别注意。

①解热镇痛药

布洛芬、洛索洛芬、阿司匹林等常用于缓解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痛经等,也用于缓解发热症状,此类药物可能引起血象异常,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很多老年人经常服用的去痛片,成分中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都属于此类药物,长期服用能引发贫血,还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不推荐老人使用。

②质子泵抑制剂

这类药用于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代表药物有奥美拉唑。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有诸多风险,缺铁性贫血便是其中一项。

③短效口服避孕药

此类药物通常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雌激素能降低谷氨酸羟基肽酶的活性而妨碍叶酸的吸收,它还有酶促进作用,可使肝脏的药酶增加而加速叶酸代谢,从而导致贫血。

④部分降糖药

磺酰脲类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极个别患者可产生骨髓抑制,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以第一代药物(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和格列本脲更多见。双胍类药物可以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偶可引发稀释性贫血。

这4类人要警惕营养性贫血

临床上,营养性贫血较为常见,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营养性贫血

,而以下4类人尤其要注意。

● 老年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79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45%。因此老年人要特别重视贫血,及早发现和治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可适当

多食用山药、白扁豆、大枣、芡实等健脾益气食物促进脾胃运化生血

,粗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不能过量。

● 素食者

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B12

,其中的铁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为缺铁和维生素B12患贫血。


● 孕妇

孕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呕吐等,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对降低。孕妇在补铁的基础上,还

要重视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

,并适量添加叶酸补充剂。同时除正常饮食外,

每日适量补充铁剂0.2—0.3g


● 婴幼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更多的营养,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

只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

依赖牛奶和鸡蛋来补充铁质是不够的

,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在添加辅食时要适量补充。

(图片来源:千库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